《太傻天書》第五章 製造與創造的對話 5-4

 


TAISHA BOOK


天書


 著


YOUR  FINAL  BOOK

的最後一本書



 對話錄 



 第五章 製造與創造的對話 



  5-4 追逐的顛倒



Taisha

我們過,個人只是在看到他自己想看的事情。

如果是信仰行動主義的,就會在任何一部電影、電視、

文學作品或者真實的故事中看到行動,看到行動似乎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看到似乎用所謂的“大腦的智慧”,正確的行動是如何解決問題,

錯誤的行動會給製造更多的麻煩。


如果不反思的行動主義本質上的顛倒和循環論證體系,

還會找到無數支持的行動信念的書,來教導自己如何正確行動,規避錯誤,

並實現各種所謂的對有重大意義的目標。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勵志類書籍的本質,其實都是在教導如何做,

它們的本質都只是一種趨利避害的行動主義的技巧而已。


但是問題是,比爾蓋茲和類似的成功或者富裕的故事真的是這樣完成的

是因為比爾蓋茨不斷地做正確的事情,眼光敏地發現了作業系統的巨大市場,

然後用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智慧創造了自己的成就的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的秘訣,那麼為什麼被無數人分析後,

卻沒有無數個比爾蓋茨出現


難道比爾蓋茲

創業前就有一完整的創業計畫書,

上面寫著自己怎麼個階段克服困難,

最後如何憑著智慧成為優秀的企業的

這當然是荒謬的,但是,大腦病毒卻願意相信,

個成功者肯定有遠古秘傳的或者自己總結的某種秘笈,

秘笈上面教導一個成功者如何做正確的事情,不做錯誤的事情,

不斷趨利避害,然後獲得成功。


於是,望成功和幸福的人都開始在大腦病毒的指揮下,

不斷地去尋找和總結這種所謂行為的智慧的秘笈。


就好像大腦病毒一直相信這個世界需要英雄來打邪惡,

卻從來不願意相信英雄只能製造更多的麻煩一樣,大腦病毒同樣不願意承認,

任何成功的唯一原因是,成功者從來不用所謂的“一定要成功”

或者“我不能失敗”這樣的恐懼來阻礙自己,


一個真正的成功的在原因的核心是,

那些成功的人從來沒有真的將成敗當成什麼很重要的事情,

他們只是在專心做好自己的研究、專心做好自己的品,完成自己應該做的那些事情,

然後這些品自然而然地會因為其在的價而被世界所接受。


看到的所有領域中所有的成就,都毫無疑問是這樣獲得的,

恐懼、追逐,一切認為自己缺乏某些事情的思維模式,都是自己的阻礙。

認為自己缺乏某種秘笈某種知識或者資訊,同樣是恐懼。


我向保證,比爾蓋茲不是因為看過任何成功秘笈而成功的,

就好像不會指望看完《證券報》,就可以會成功投資股票一樣。


而且,那些天看證券報,

天用什麼“大智慧”“小聰明” 

軟體分析股票資料的人,肯定是在股市虧得最慘的。


就好像,Jim ,們公司在中國算最大的投行了,也有股票經紀業務,

們做股票難道是根據任何財務指標數據或者任何神秘的模型做的

是不是真的最有名的財務經理和金牌諮詢師,都有什麼神秘法寶和背後高人,

或者部消息之類的,從而能保證怕比一個散稍微高一點點的投資成功率



Jim:

真的出所有這類股票經紀業務的痛處了,我向保證,

就算是中國最金牌的投資專家,肯定也不是用任何模型或者神秘武器挑選股票的。 

就算盛傳有什麼部資訊,其實基本都是瞎

經紀公司賺的所有的錢都是手續費。


反正做一筆交易就收一筆手續費,只要有人不停地買和不停地賣,

不停地指望找到更大的黑馬,不停地相信有專家能給出更好的建議,

這個遊戲就肯定不會停止。


其實這些是個人都知道的事實,但是沒人願意承認,

這估計是最現實主義的諷刺劇了,可惜天都在不停地上演。



Taisha

記住,任何一個領域的問題其實都是完全一樣的。

的大腦只是不斷地用自己製造的幻覺麻自己罷了,


諸如努力就能成功呀,智慧創造財富呀, 

還有一次股市風暴中盛傳的那些一夜暴富的例子,

都只是大腦自己從無數血本無歸的血史裡面挑出來欺騙自己的,

最典型就是所謂“巴菲特的成功秘笈”之類的故事,它和什麼超人拯救地球,

蜘蛛打敗邪惡力量一樣,只是因為大腦在追逐這樣的故事,所以才會有人來寫。


巴菲特是對不會投資什麼二級市場的,

任何真正富裕的人也根本不會用股票這種工具賺錢,

所有的超級散都肯定會血本無歸,就算是那些上市公司的股東們,

股票的漲跌對他們而言,也只是一些無意義的紙上財富的數字遊戲罷了。


但是,Jim ,肯定又覺得自己已經掌握思想創造經

恐懼製造問題的原則了,實際上,和我們剛剛開始談話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多掌握了幾個具體的小領域的小小的問題處理技巧而已。


但是,《太傻天書》教導的卻不是問題處理的技巧,而是創造的原則。

只要不擺大腦所謂的“經驗”“推論”和“如何解決問題”的之類的思維過程,

就不可能真的運用太生活原則中的“走出分離”“無需恐懼”和“不必選擇”

的三大根本性的原則。


而太的生活原則卻並不難做到,

那不是什麼上市或者留學之類的要幾十個驟才能完成的事情,它很簡單,

但是卻很少有人認真地去實踐,因為人們對大腦病毒的慣性的思維方式實在太依賴了。


我可以給一個小小的技巧,這樣就可以不斷地自我察覺,

自己究竟是在太的指導下成為,還是在大腦的束縛下,在恐懼中思考 —— 

只要大腦開始推論、思考、做邏輯判斷,想要進行趨利避害的選擇了,

就肯定是在自找麻煩。


只要無時無刻地警惕的大腦, 讓它別費力推論了,自然就不會陷入那些麻煩。

大腦的思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他是基於時間的。


所以,一旦觀察到在推論什麼,

思維裡面一旦有了“因為……所以……“或者"如果……就……” 

這樣的思維段落,那麼這些肯定是大腦在給製造問題,

一旦察覺到就應該某種程度地意識到自己是在製造問題了,

就可以停下這個過程,切換到太的思維模式。


的思維模式是無需選擇的,也無需推論的,

所有做的事情其實都不是因為任何原因在做,

只是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做。


會感覺, 做的過程沒有任何的期待,沒有任何的束縛,沒有任何的恐懼,

更不用為你每個行動是對是錯來尋找原因。



Jim:

你說的這個有點不現實,我確實可以在和我的個客談話的時候,

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問題,引導他們專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但是,不可能連“因為……所以”都不


了,我一直覺得,

即使我可以在很多環境中不去選擇,也不在恐懼中選擇,

但是,有更多的情況本身就是要選擇的情況,  

在必須做選擇的時候,怎麼能放下選擇


比如,我的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助我的客決定一些投資選擇。

最近我的一個客遇到一個機會可以收購一個新加坡上市的化妝品公司, 

這個公司在經營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而化妝品領域一直是我的客非常明確的目標的領域,

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知道這個領域的利潤非常的高,

當然前期的投資也會相對比較大。


這個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是我的客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國化妝品市場的機會,

我現在就在給我的客做分析報告,這個分析報告本質就是選擇呀,

我不可能和我個客看到的不是一個機會,只是一個幻覺,

因為的大腦有了“因為,所以”這樣的過程,所以根本不用去投資,

這肯定是自找麻煩



Taisha

好的,Jim ,剛剛從一個客的問題出來,又進人了一個新的問題。

難道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不是完全一樣的問題


過,沒有真正掌握太的生活原則,

沒有真正理解思維創造規律的原因的一個最大的表現,

就是永遠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沒關係,我們再來演示一下是如何製造問題的,

再讓看清楚的大腦病毒製造問題的程式,讓更深入地理解一次。


對於應不應該幫你的客作出選擇這個問題,其實要看到核心,

如果 是在給的客做報告了,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在給這次選擇找理由,

 而不是真的在作是否應該投資的判斷。


就好像很多人在股市投資和留學選擇的時候,其實自己已經都有了選擇,

但是他們因為不確定這種選擇的對錯,所以會從各種地方尋求支持,

於是他們會找到無數支持他們的證據,而有意無意地去忽略那些不支持他們的證據。


就好像很多人之所以選擇某個股票,是因為自己以為的某種部消息,

但是他們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部消息而做投資,而且他們也知道,

這些部消息很多都是不準的,大部分公司自己部的人也都不知道

這些情況到底是會讓股價跌還是漲。


但是收到這些部消息的人,

卻會覺得一個天大的機會落到他們的頭上了,

自己擁有了其他人沒有的秘笈,其實,他們要是到處上網看看, 

幾乎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某種特殊的消息來源,就連看車庫的大媽都會

“我剛剛從旁邊自行車庫的保安那聽到部消息……”這些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只是在為自己的已經確定的選擇找理由服自己罷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你的客的這個選擇肯定是錯的,太不會用對錯來判斷事情,

我們只是引導個人去看自己的那些思維過程是不是真的像他們想的 

那樣是理所當然和堅不可摧。


其實以這樣的情況,如果他們已經堅定地相信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他們就根本不需要做什麼策劃或者分析,按驟收購就是了。

但是,如果他們在要委託做分析研究,

本質上這就是大腦病毒制造的恐懼。


在這個情況下,其實就是在作無意義的選擇,

儘管可以找到無數的理由支持的選擇,但是,這只是大腦的一個把戲而已。

當然突破這個把戲其實很簡單,就要看的客願不願意去正視這個問題了。


比如可以問的客,要是這個新加坡的公司沒有出什麼問題,

他們沒有遇到這個所謂的機會,他們還會投資化妝品行業

如果他們回答“是”,他們其實就是在等這樣一個機會才進入,

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只是大腦的一個遊戲罷了。


幾乎所有失敗的投資都是這樣開始的,

看似一個只有自己才找得到的投資機會被發現了,其實這只是麻煩的開始,

如果的客告訴, 不論有沒有這個公司他們都會去投資化妝品市場,

這個收購有沒有、成功不成功都無所謂,那可以理所當然地告訴的客

看:“其實不必選擇,我也不必給做什麼報告了,我們去收購就是了,

成功就繼續做,不成功就按其他的方法做。”



Jim:

這麼一,我似乎一下子清晰了好多,確實,我的客所謂的

“對化妝品市場有所研究”,其實只是看到一些其他公司在這個領域好像挺賺錢的,

他們並不是真的瞭解這個市場,似乎也會無意識地忽略那些失敗的案例。


他們考慮做這個並購,其實也不是因為他們多麼喜歡化妝品市場,

只是他們恰好有一筆錢,而又有人建議他們把這筆錢投資到一些可以成為

“快車道”的行業裡面去。


而恰好新加坡的那家公司和這家公司有些業務往來,

於是他們就覺得真的遇到某種多元化的機會了。


你說的確實沒錯,他們要是真的是做好準備做這個事情的,

就不會需要我做這個報告了,他們只是需要我這個專家意見來服他們罷了。


不過,估計就算我建議他們不要收購,我的老也不會同意的,

知道,投行就是幹這個事情的,要是客都不做 deal ,投行就沒錢賺了。

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Taisha

就好像太的留學客總是會有各式各樣奇怪的要求一樣,

即使這些要求其實是明顯損害他們自己利益的。


我們對太留學的客經理的要求是,他們不用代替客作出選擇,

他們其實也無法代替客作出選擇,但是他們有義務誠懇地告訴客他們的意見、

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助客做出他們自己的決定。


其實也完全不用擔心,要是建議客不做這個 deal ,的老就會對怎麼樣。

完全不用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其實並不知道的客會怎麼判斷,

也不知道的老會怎麼判斷。


只要做自己,説明的客做他自己,

 的老做好自己,其實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如果的老的客因為給他們的意見不是他們需要的而覺得不好,

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靠爭論或者分辨對錯可以解決的,

沒有任何問題,只要做好自己, 不被的大腦的恐懼和行動主義所束縛,

自然不會有真的問題被製造出來。


相反,就算把那個投資分析報告做出來,的客和老真的就會接受你嗎

最後投資失敗的時候,他們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在身上,他們會

 Jim ,如果認為不合適,當然要出來,這是作為諮詢顧問的角色。”

看, 這個世界的人一向都是向外歸咎,而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問題的,

但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也是一樣。



Jim:

可是照這樣的話,我不就什麼 deal 都做不成了

知道我經常要和我老一起做一些新創業的公司找風險投資的 case 

這些 case 無一例外的都是給各式各樣可以獲得像 google 一樣成功的理由,

諸如我昨天剛見的一個團隊,他們要做一個保健品網上交易的平臺,

他們的理由是:因為中國對銀行送禮要限制了,

所以保健品送禮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了,


很多人收了什麼蟲草之類的東西之後,肯定想法賣掉,

看街頭的小賣部都在做收購蟲草的生意了,

這肯定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照太的原則,這個推論全都是大腦思維的框架,

都是在“因為……所以……”和“如果……就……”,

那是不是這類專案全部都不用投了?

因為投了也是自找麻煩。



Taisha

難道這個世界上的風險投資不是一百個項目能成一兩個就不錯了

要打破任何故事或者推論的荒謬性其實很簡單,就問他們:


既然你說的市場這麼巨大, 

要是我不投資,們也找不到投資,

        你們自己到底做不做呀?” 


如果任何的創業,是一定要有錢才能去做的,

或者一定要到什麼千載難逢的機會才能成功的,這種創業肯定是瞎的。

一個成功的體系和真正優秀的創業,從來不是拿著一張白紙事的,

也不是一定要幾千萬才能把事情做好的。


無論是什麼 Facebook Google , 還是比爾蓋茲,永遠都是先把事情做好,

投資自然跟著而來,不用去尋找,也不必去選擇什麼。


不過我並不是在太的生活原則指導下,一定會拒所有的項目,

而是,要清楚地知道那種需要大腦判斷來做選擇,

或者用各種理由服自己或者服別人的情況,

幾乎肯定都是自己在給自己製造麻煩。


而那些真正不需要作選擇,知道一定會去做的事情,

根本不會去經任何大腦自我服的過程。


當然,如果一定要在風險投資或者企業投資領域看,

其實也是這樣的,大部分的投資其實都是自找麻煩。


對於任何企業或者任何人而言,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不會錯過任何的機會。

要是總是不斷地覺得自己賺的錢不多,要尋找各種機會賺各種錢,

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虧得血本無歸 —— 

這就是“思維創造經”的直接表達 —— 


在恐懼和期待中追逐,看起來是想獲得更多,

其實是在的思維中構建一個“我匱乏,所以我要追逐的概念”,

於是的外在經只會顯化匱乏,於是會不斷地失去,

自己造就了這一切的問題,而和外在到底是什麼情況無關。 


一旦開始選擇,就必然在的大腦的思維模式下開始分離,

如果不警惕一刻大腦的舉動,就只會不斷地給自己製造麻煩。



Jim:

剛剛,我們判斷大腦的“問題製造”

可以通過察覺大腦的推論和邏輯化的思維過程來判斷,

那到底些情況是真的沒有恐懼、沒有分離、“成為自己”的行為



Taisha

那些情況是不需要的大腦的,而且往往是受到的大腦嘲笑和否定的選擇,

甚至會被其他人都視為“太”的選擇這些都是在“成為自己”。

記住,成為自己是不需要理由的,需要理由的都是恐懼的束縛。

只有大腦才需要理由服自己。


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只要細心觀察的大腦的思維過程,

看看些是被大腦指揮下的,些是不用大腦指揮的。

最有服力的一向都是個人自己的經中的那些太指導下的行動。

也許曾經覺得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那樣做,但是,那恰恰是真正的太指導下的。

就好像放棄哈佛學業回來,那個決定真的是經過選擇作出的

還是在某種在的東西下,幾乎毫不猶豫就做出的決定?


如果一定要通過大腦的思維,的大腦肯定會告訴

“有一個文憑,找工作會容易很多,未來的發展也會順利很多。”


現在肯定知道,這是多麼荒謬的邏輯!

沒有那個文憑, 真的就受到什麼阻礙了

唯一的阻礙只是自己的大腦的恐懼罷了。


其他所有的環節都是一樣。

記住,大腦是不會判斷的,它只會恐懼,只會追求分離,

如果指望大腦給作任何的選擇,那肯定是錯的。



Jim:

這是不是很多地方的“一見鍾情”的感覺,可是我原來剛遇到我女朋友的時候,

也有那種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自己就知道我應該去追

可是最後還是會架和生矛盾,這是為什麼



Taisha

問“為什麼”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用大腦在分辨對錯,

樣的思維方式是大腦如此喜歡的自找麻煩的過程。


為什麼一定要問“為什麼”

真的能找到“為什麼”的答案

知道下的“成為自己”,從來不問“為什麼”。

問“為什麼”的時候,就是在給自己找理由了。

這就好像非要和自己計較,既然我是要最後從哈佛退學的,為什麼我當初還要申請


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在恐懼損失,

只是在不斷地試圖從過去的經找到某種未來的秘笈,這種秘笈本質上只是時間的囚籠。

過去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定要賦予什麼意義,

那就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奇跡。

在奇跡中認識自己。


如果一定要去用得失、對錯去給的過去一個定義,

無論如何定義,都是在自找麻煩。


只有當下一刻是真實的,

在當下一刻,不需要大腦,就在成為自己。



Jim:

我明白了,

這是不是就是在一開始的:

“只要看到問題,就是在製造問題”,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看到問題的時候,

本質問題的來源就是大腦的分離的過程製造的,

嘗試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在製造問題了。

那是不是當我們在以後生活的個環節不斷地遇到各種情況時,都告訴自己:

“這不是問題,沒有任何問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可以了?







留言

⚝ 熱門文章 ⚝

《創造金錢》目錄

《接受富裕》 目錄

《目錄》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又名 雪山大師《靈修大師》

《創造金錢》第一章 你是豐盛的源頭

《創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