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之鑰》第十四章 自由與寬恕
耶穌之鑰
The Keys of Jeshua
作者 : 葛蘭達•格林
Glenda Green
第十四章 自由與寬恕
訊 息
“你曾說批判是原罪。( 譯註:詳見愛無止境 p400 )
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如何在處理生活問題時能明辨並改善它,
又不會偏好一些特定的可能性呢?”
“這問題的解答在於 : 你如何尋求改善。
有些人說 : 要讓一條狗回復健康,必須驅除跳蚤;
而另一些人則明白 : 一條健康的狗,並不會吸引跳蚤。
熱切的追求個人成就和理想時,一個人可能發展出對惡棍與英雄的個人成見,
或是專注於來自通俗概念的有限信念。
人們很容易相信 : 成功與失敗的象徵,代表了人類行為的對與錯,
然而,為何要將你自己局限於如此狹隘的觀點呢?”
“目前在人類的大家庭裡有超過六十億的靈魂。
為什麼不在其中找到你自己的正確定位,並且努力使人類整體更健康呢?
真相是 : 還有更偉大的力量影響著你的生活,
遠大於吸引你注意力的任何人事物。
這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的環境。
當你以「正面的」方式生活,你就是順應生命之流。
當你將注意力鎖定於「負面的」問題上,
你使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需要被移除的障礙。”
“我不是為了批判你們而來,而是為了將你們從批判中釋放出來。
你們是一個大家庭。許多人是迷失的、受創傷的、和孤獨的。
批判正是這些孤獨疏離情境的最初起因。
是什麼讓你認為更多的批判是問題的解答?
我要求你們彼此寬恕,而且更進一步的,我要求你們全心全意的寬恕。
公開宣稱寬恕,或只是在腦海裡做的寬恕決定,可能只是批判的另一種形式。
許多人訴說空洞虛偽的寬恕字眼,卻從未再度打開他們的心。
即使如此,我也不會批判你們。
當我看到你們批判時,我看到的並不是你的錯,
而是看到你的疲倦厭煩,以及被誤解所引導。
批判的人,是一個沒有能力去體驗超出自己選擇途徑以外的任何事物的人。
他為停滯辯護,並且抗拒改變。
他尋求「更寬廣的了解和共同性」的能力已被耗盡。
他害怕屈服,雖然他渴望成為勝利者。
帶著疲憊、絕望、和痛苦堅持穿越衝突的黑夜,並不會帶來黎明。
擁有孩童的智慧,當黑夜降臨時就休息,才是更好的。
清新早晨的靈性帶來了希望和更新的視野。”
“唯有透過新的一天的靈性,你才能了解寬恕的賜福,並且看穿批判的面紗。
寬恕的力量在於 : 它能回復你生活的清明和靈性的自由。
相形之下,當你批判時,對於自己並不了解的人事物,你採取了固定的立場。
每一次這樣做時,你阻礙了自己朝向開悟的成長之路,
而且在你自己與造物主之間拉開更大的距離。”
“對於寬恕最常見的誤解是 :
寬恕意味著放棄或退讓你認為是對的事物,或免除你覺得不公平的債務。
我並不是說你應該寬恕破壞性的行為。
當你修正了那些引起有害行為的情況、態度、和環境時,你真正的服務了自己和他人。
寬恕的意義是 : 為混亂不安的情況帶來解答。
寬恕的主題並不是怯懦者所能勝任的。
沒有什麼比為了解決問題而練習寬恕,能使你的心更強而有力的了。
當你寬恕時,不要容許自己姑息養奸,以平息你對於進一步傷害的恐懼。
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問題。
那些企圖這樣做的人,會發現自己陷入被迫且令人厭倦的無止境循環。”
“雖然寬恕從你的「心」開始,通常它也需要實際的行動,
寬恕的行動從「改變觀點」開始。
你必須超越批判和那導致你持續衝突的隱秘立場。
然後,因為衝突而引發的一切,都必須被釋放。
否則,你的生活會被局限於那個情境裡。
難道你願意授予傷害你的人事物如此大的力量嗎?”
“當你將自己生存的理由授予上主以外的任何其他人,
你會逐漸失去所有的自由和清明。
每一個關係和努力都將遭受痛苦。”
“寬恕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公式或步驟。
寬恕是經由它的結果才被知曉的!
「禱告」是最好的開端。
「愛」則是支持與完成寬恕的力量。
通常簡單的放下可能就夠了...有時一笑置之即可。
有時候,你必須行動,以防止冒犯再次發生或惡化。
有時,你必須修復一個惡化的情況,
或者告知冒犯者,他的行為是多麼傷人。
有時,情緒的表達是有益的。
我可以向你保證 : 問題並不會因為更多的破壞行為而解決。
報復並不能回歸和平。”
“寬恕他人回復了個人本性的真相。
它帶來自由、清明、和生命的重建。
任何導向了解的過程都能達成這個目標。
當你的生活是清明的,你是自由的、明智的,並且能夠服務全體。
你的生命是人類意識的珍貴資產。
你從未被創造為一個固態的、容易腐壞的個體,
〜 是存在於上主的愛中,永遠沐浴在你造物主的榮光中。
你是一個靈魂,但是你對死亡的幻覺,取決於你所失去的清明,
以及開始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會死的容器的程度,
雖然這容器只在這個世間代表著你。
在那時,煩惱就開始了。”
“你無法承受「不寬恕」的結果。
沒有什麼能比拒絕寬恕更必然的摧毀你的人生,因為其中隱藏了巨大的悲傷。
你的「心」因為你尚未寬恕的人事物而如此沉重,
以致於你承受了別人的過錯,就好像它們是你自己的。
靈魂因為他們不能寬恕的人事物而懲罰著自己。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你寬恕自己,你實際上是寬恕過去來自別人的傷害。
在人類的觀點裡,寬恕單純的意味著釋放。
使一個靈魂糾結於悲傷與愧疚之中的模式,經常是錯綜複雜的,
然而寬恕的結果卻是單純的 : 你自由了!”
“完全免除過錯並不在人的權力範圍之內。
這力量只保留給創造萬有的造物主。
你不可能經由不寬恕或批判來防止免除過錯。
你也不可能經由懲罰自己或別人來確保免除過錯。
然而,你可以決定如何經由自己的體驗,來塑造你的人生和個性。
如果你想要自由,回復健康和永生...寬恕吧!”
相關教理
馬太福音 第 18 章 第 21 〜 22 節
“然後,彼得來到耶穌面前並問道:
「主啊!當我的弟兄得罪我時,我應當寬恕他幾次呢?七次嗎?」”!?
耶穌回答 :「我告訴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約翰福音 第 8 章 第 7 節
“如果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是沒有罪的,就讓他丟第一顆石頭吧!”
馬太福音 第 7 章 第 1 節
“不要批評,否則你也會被批評。
因為,你批評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批評你。
而且,你用什麼基準度量別人,別人也會用什麼基準度量你。”
鑰
第十二把鑰匙開啟了人類努力奮鬥的本質和意義 :
經驗是必要的,因為它使我們堅強。
寬恕是必要的,因為它放我們自由。
批判只會阻礙這個過程,而且會使我們偏離「與上主合一」的神聖目的。
當我還是一個小孩時,需要寬恕的事太少,
以至於對我而言寬恕這個概念幾乎是陌生的。
當我長大為成年女子時,偶爾感到有些失望、受傷、或小小的不平,
不過它們多半是因為困惑,而不是悲痛所引起的。
我想知道為什麼,在我大致上愉快舒適的生活裡,
會有不舒服和不快樂,使我暫時感到不方便。
我幾乎不知道,自己對人心的高尚美德近乎無知。
幸好,這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
有一天,我從學院回家,坐在母親的廚房裡,並把我的書本攤開在餐桌上看。
母親在流理台上擦盤子。
在一個寂靜慈悲的片刻,我抬起頭,
看到她小心翼翼的擦那些玻璃罐 〜 它們就只是果醬罐子而已,
還有日常用的盤子 〜 它們都是不搭配的、已被遺忘之盤組的殘留物。
她的雙手擁有充滿愛心的撫觸,那是來自一位已停止批判的婦女。
她的個性擁有光榮的印記,我唯有順從尊敬。
當時一陣突如其來的悲傷,使我整個頭趴在餐桌上,並且哭了起來。
母親趕緊過來問我發生什麼事了,但我只能斷斷續續嗚咽著說。
當我終於使自己的聲音清晰無阻,眼睛清澈無淚時,
我看著她堅定、安撫的眼神,然後坦承 :
“你所經歷的奮鬥和掙扎,我永遠也不會明白。
而當我想到那麼多人在受苦,為什麼我就倖免了呢?”
我永遠也忘不了她的回答。
她如此的認真,就好像在安慰一位受傷的士兵。
“上主賜予我們個人成長所需的一切。
也許對你來說,奮鬥和掙扎必須是內在的,不過,別擔心,你不會被忽略的。
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奮鬥和掙扎。
重要的是,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在那一刻之前,我一直把別人的困境視為一個同情的機會
〜 或者是害怕受苦的起因 〜 如果自己也陷入相似的情境裡。
回想起來,那種看法近乎傲慢。而事實上,它只是幼稚而已。
沒有人可置身於人類的情境之外。
只要我們之間有衝突,我們內在就會有掙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條獨特的成就之道;
而且,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挑戰。
在那一刻,我了解到自己生命裡與生俱來的奮鬥和掙扎早已定位,
而且最終將會塑造我的個性。
我覺得自己就好像一隻蝴蝶,
終於強壯到足以從自己的繭殼裡掙脫出來,並且生存。
蝴蝶從繭中成功飛出的情景,對我來說,印象特別深刻,
因為,我個人曾經看過一隻失敗而無法存活的蝴蝶。
我的同學,在他上學途中的人行道旁,發現了一個繭。
這個繭還沒被損壞,緊緊的纏在一根落地的小樹枝上。
在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之後,
我們的導師輕柔的把繭放進一個蓋子上有一些小洞的寬口瓶裡。
她將瓶子放在她的桌子上,好讓我們都能看到幾天內即將發生的奇蹟。
每一天早晨,我們都觀察這絲質包膜。
最終,幾乎難以察覺的,繭開始動了。
我們更仔細的觀察,不久,繭開始活躍的抖動了。
最後,那晃動是如此的激烈,以至我們擔心蝴蝶會死於自己的奮戰。
我們的老師也驚惶失措,於是她打開瓶蓋。
然後從桌上拿起一把銳利的小刀,
並且小心翼翼的在繭的一側開了一個很小的口。
幾乎是同時,一隻翅膀冒出來了,然後另一隻也伸了出來。
蝴蝶自由了!
它似乎很享受它的自由,並且沿著玻璃瓶的邊緣和老師的桌緣行走。
但是,它並沒有飛起來。
起初,我們以為翅膀需要時間才能乾燥,但是,時間過去了,而蝴蝶依然沒有飛起來。
擔心驅使我們去詢問自然科學的老師。
我們說明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以及我們的所作所為。
自然科學老師遺憾的嘆了一口氣,並且告訴我們,
這隻蝴蝶可能永遠也飛不起來了,因為它不夠強壯。
“你們看,破繭的掙扎給予了蝴蝶飛行的力量,
在大自然中,除非蝴蝶的翅膀強壯到足以幫助它存活,否則,蝴蝶根本不會破繭而出。”
我們都問過 :“為什麼會有苦難!”
看起來確實有些人比其他人承受了更沉重的負擔。
或許這裡蘊藏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去修正不平衡的情況,
但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關心、分享、慈悲、和寬容,我們的人性就不會增長。
同時,重要的是,不要在我們的同情中,摻雜了優越感的批判。
我們常常將自己的恐懼投射至別人的挑戰中
就像這些焦慮的學生,過早讓蝴蝶從它的掙扎中解脫。
智慧甚至促使我們去思考 : 受苦是對批判的終極挑戰。
我曾經有幸與一位身患血癌的可愛小孩,分享她生命的最後幾天及往生過程。
她的父母因為悲傷和批判而飽受折磨,
然而,小女孩是一位可愛的天使,每天都安慰他們。
她的父母不停的問我 :“為什麼我們的女兒必須受苦呢?”
當我問小女孩,她感覺如何,
她會說 :“我並沒有受苦,是我的父母傷心痛苦。
你能幫助他們感覺好一點嗎?”
當我們環顧這個混亂不安的世界,我們如何釋放痛苦?我們如何寬恕呢?
或許就從釋放我們自己的擔心和批判開始吧!
顯然,確實是有傷害和破壞的事情需要經由某些形式的審判、遏止、和糾正而處理,
...至少要讓它的能量能夠以更有建設性的方式重新組合為止。
然而,最終,可能我們唯一需要原諒自己和別人的是:
當我們活著時,並不了解上主的臨在是那麼的豐富完整。
或許我們並沒有讓上主的力量透過我們更充分的展現。
我們不可能過別人的生活,或為他人做選擇。
但是,當我們圓滿的過自己的生活,我們就會了解上主。
如此,我們將會帶來改變。
仔細想想定量的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類最大的悲劇之一可能就是 :
我們將自己的掙扎視為懲罰,並且將痛苦視為罪惡。
可不可能,生命只是一個巨大的繭,
蝴蝶從它自己壞死的殼,破繭而出、重獲新生呢?
靈 感
索福克勒斯 ( Sophocles ) ( 生於西元前 496 年 〜 逝於西元前 406 年 ) 希臘 :
“我認為 : 一顆純淨的心的祈禱,擁有使許多人共鳴的力量。”
馬古斯‧奧列里烏斯 ( 生於 121 年 〜 逝於 180 年 )羅馬 : ( 譯註 : J-p50-3 )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願意,你都有能力可以退隱於自己的內在。
人不可能找到一個比自己的靈魂更安寧、更能遠離政治的地方去退隱。”
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 ) ( 生於 1483 年 〜 逝於 1546 年 ) 德國 :
“雖然我們無法阻止鳥兒從我們的頭頂上飛越,
但是,我們可以阻止牠們在我們的頭髮上築巢,
因此,雖然我們無法避免邪惡的念頭冒出來,
但是,我們可以阻止它們在我們的心中紮根,並且避免邪惡的行為滋生。”
法蘭西斯‧培根 ( Francis Bacon ) ( 生於 1561 年 〜 逝於 1626 年 ) 英國 :
“我們曾讀到,我們應當原諒自己的敵人,
但我們卻沒有讀到,我們應當原諒自己的朋友。”
應 用
我們對別人做出的每一個批判,就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帶來一個負面的可能性。
很久以前我們就知道,正面與負面的信念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命運。
專注於正面被稱為「安慰」作用,
而專注於負面被稱為「受害 ( nocebo )」作用。( 譯註 : J-p180-1 )
當人們設想最壞的,那通常就是他們會得到的。
「受害 ( nocebo )」這個詞是拉丁文,意思是「我會傷害」。
信念能夠傷害人,也能幫助人,這已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
現在昭然若揭的是 : 任何一致且持久的思維,最終都會在物質世界中展現。
幾年前,科學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相信自己具有心臟病傾向的婦女,因為心臟病而死亡的可能性,
幾乎是那些擁有類似風險因素,但卻不相信這種宿命論的婦女的四倍。
換句話說,導致死亡的高度風險,
與心臟病的一般死因 〜 年齡、血壓、膽固醇、或者體重,並沒有關係。
反之,它與「信念」息息相關。
譯註 : J-p180-1
安慰作用 ( placebo effect ) 於 1955 年由畢闕博士 ( Henry K. Beecher ) 提出,
安慰劑 ( placebo ) 是沒有藥理作用的物質,不含有效成分。
但正面的想法( 或心理 ),可使安慰劑產生正面療效 〜 安慰作用 ( placebo effect );
而負面的想法(或心理),卻使安慰劑產生不良反應 〜 受害作用 ( nocebo effect )。
這個現象甚至可以用生物學的方式證明。
例如,34 個大學生被告知一股電流將會穿過他們的頭部,
而且,研究人員警告說,那可能會導致頭痛。
雖然一伏特的電流都沒有用上,但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報告說他們頭痛。
科學終於開始看穿思維與身體之間的面紗。
在高科技成像( imaging )設備的幫助下,神經學家可以將腦部的活動拍成影片。
( 譯註 : 詳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ain_imaging )
在最近的一次盲測研究裡 ( 譯註 : J-p181-1 ),研究人員研究帕金森病患,
他們被給予一種安慰劑 ( placebo )所偽裝的藥物,這藥物是用來
激發腦部釋放一種名為「多巴胺( dopamine )」的化學物質。( 譯註 : J-p181-2 )
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腦部的反應,就好像他服用了真正的藥物一樣。
顯然的,腦部化學物質的釋放與思維的期望完全相關。
在其他病例中,對藥物小心翼翼,或是擔心藥物有副作用的病人,
即使真實的藥物也沒有正面療效,這些病人甚至會發展出負面的症狀!
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效果。
不管你想什麼,都會被投注於行動中,直到成為事實。
如果念頭後面有相當強烈的情緒,它就格外真實。
釋放恐懼、放下批判、和練習寬恕,對於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並不是因為這樣做是神聖的,而是因為這樣做是明智的。
生命太短暫、太珍貴了,不能浪費在承受負面投射的後果上。
譯註 : J-p181-1
盲測研究 ( Blind study ) 是一種科學方法,
目的是避免研究結果受到「安慰劑效應」或「觀察者偏見」所影響。
目前盲測試驗普遍被應用於各種研究領域中,
例如 : 醫學、藥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市場研究、法證、以及藝術等等...。
單盲試驗 ( Single-blind trials ) 是一種簡單的實驗方法,
透過對「受試者」保密,避免有意或無意在實驗中造成偏頗。
雙盲試驗 ( Double-blind trials ) 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
目的是避免「受試者」及「研究人員」的主觀偏見影響實驗的結果。
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在藥物測試中經常使用雙盲測試。
譯註 : J-p181-2
多巴胺 ( Dopamine ) 是一種腦內分泌,屬於神經傳導物質。
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 Arvid Carlsson 」確定了多巴胺「腦內訊息傳遞者」的角色,
對於了解學習與記憶相關的生理功能、訊息傳遞失調所造成的神經精神疾病、
與治療藥物的研發上有重要貢獻,因此,贏得了 2000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多巴胺分泌過多時 : 無法集中注意力、精神分裂
( 產生妄想、幻聽、混亂、或怪異的行為 )。
多巴胺分泌不足時 : 憂鬱症、帕金森症( 出現手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 )。
無法集中注意力、精神分裂 ( 產生妄想、幻聽、混亂、或怪異的行為 )。
現在,來仔細想想你的生活 :
1 • 列出你生命中有哪些時刻,當你視挑戰為必要的、建設性的、
或甚至是正面的,而最終它也變成如此。
2 • 列出你把情境視為負面的,而它變得更差的時刻。
3 • 列出你用建設性的修正而不是用報復的方式去面對一個創傷的時刻,
而且它被治癒了。
4 • 列出你在同等的層次回應傷害或恐懼,而它變得更糟糕的時刻。
5 • 列出你為一個破壞性的事件尋求更高的觀點,並且獲得了慰藉的時刻。
6 • 列出當你超越現實尋找真理,而負面關係喪失其控制力的時刻。
7 • 仔細想想,你生命中可以擁有的許多寬廣的正面關係,
而且,比起那些因為喪失、恐懼、或怨恨而產生的負面關係,
這些正面關係對你是多麼的重要。
8 • 列出當你寬恕,因而獲得釋放的時刻。
9 • 列出當你接受寬恕,因而獲得釋放的時刻。
10 • 將寬恕的善舉視為自由的財富。
非常感謝期間許多夥伴 :
Arthur、May、Alvin、Samantha、Michelle、Susie、Han、Greer、Girasol、Joshua、Sunny、
Stephanie、Jean、Peter、Richard、Amber、Christina、Erin、Yolanda、Omni 翻譯團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