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之鑰》第二十四章 道
耶穌之鑰
The Keys of Jeshua
作者 : 葛蘭達•格林
Glenda Green
第二十四章 道
訊息
“你正在一個偉大的歷險旅程中,而且你已走得很遠了。
「愛」已行至非常遙遠的地方,
好讓每一個靈魂得以透過獨特的體驗,了解自己是一個個體,
而且最終能夠回歸他在上主天心內的圓滿狀態。
造物主,以祂偉大的智慧及無限的愛,
驅動自己「天愛」的本質進入無數的維度及「愛」的微粒 〜 祂的孩子們。
身為「愛」,你是以你「源頭」的形象而被創造的,
而且每一個意識的點都想要了解自己為「我是」。
所有的旅程都伴隨了驚喜和神秘、遺忘和覺醒、發現和學習、放下和捨棄。
當這個歷險旅程展開,而人格開始以截然不同的特質顯現,
看起來好像每一個人格並不只是與其他人格分離,而也與他的源頭分離。
誕生對於許多靈魂而言,是一個痛苦的經驗,
因為,分離的幻覺被認為是真實的,
而且不同途徑間的比較通常被用來歧視、否認、疏離、虐待、和拒絕。
這多樣性也提供了不同相關可能性的華麗交響樂。
“「動」是使這趟遠征成為可能的力量和手段。
「動」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力量,不受限於物體的行為。
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在流動性覺知的一剎那,
「動」也驅動你的思想、情緒、和個人的本質。
“「變化」通常被看成是「動」的面具或結果。
它是一種局部徵兆,顯示更大的「動」的模式正在經過,或告知它的到來。
例如,生命透過創造、成長、擴展、和蛻變的動向而驅動自己。
這些都顯現於你生命的循環和季節裡。
它們往往影響非常廣泛的整體領域,而所造成的變化卻是如此的微妙。
其它時候,變化是不重要的,只是一種無意義的環境變更,
在最好的情況下,它提供了消遣娛樂,在最壞的情況下,則使人心煩意亂。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靈魂的變化經驗通常是被動的,
或者偶爾為了私人的利益而去掌控它。
“我勸你現在就提升自己對變化的有限感知,
並且從一個更新和更高的視野去看它。
這是第一次,你被召喚去開展一個與「動」正面且熟稔的關係;
「動」是「變化」背後的力量。
這對於你的滿足感是必要的,
因為你的存在有一個矛盾 : 你是一個永恆的存在、安息於靜定之中,
然而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宇宙中,透過經驗而成長。
變化將永遠不會終止,而你 〜 永恆的靈魂,
即將達到一個由你的本性所定義的嶄新意識層次,屆時你會看清「變化」的幻象本質。
當你這樣做時,你會了解「動」對於你生存自由的根本價值。
“你誕生自偉大的「我是」,為了了解自己永遠是一個「個體」。
這裡的挑戰是去跳脫你的故事的有限定義,並且了解你自己是愛。
“你也是靈性之子,所以你被賜予在「靜」中了解自己的權利。
當你精通靜定,你會發現自己真實的本質。
當一切愛的行為來了又去,留下的是你「愛」的本質,安住於完美的「靜」中。
當一切別人的行為來了又去,無論他們的行為是沒結果的或有結果的,
他們愛的本質卻留守在從未離去的「靜」當中。
超越所有外在環境去感知和了解這一點,就是「無條件的愛」。
“「動」環繞著你。它乘載著你,從昨天到明天,並且進入你所有的歷險旅程。
「動」是穿透你的創造性能量,
並且驅動你所有的思想、渴望、希望、和夢想進入實相。
生命是動中的愛,而「動」是永恆流動的生命之河。
它永遠如是,而且你已準備好提昇你對它的感知。
“「同一體」是上主在大自然和持續創造中的臨在。
這個「臨在」的範圍超越人類的理解能力。
然而,經由成為愛的本質,以及精通你被賜予去了解的一切,
你對「同一體」作出了奉獻。對於「同一體」,人類總是目光短淺。
每一個人視自己為一個個體,將其他的一切當作是支持自己故事的背景。
當每一個生命被視為一個個體,但因為「同一體」的連結,
卻有著難以想像的能力去影響其他生命,這是多麼不同的畫面!
“許多人企圖訴諸控制與優勢來操縱或影響「同一體」。
這是一個持續復發的社會問題,除非大多數的人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
精通「個體性、靜、和動」的切身任務,否則這問題是不會被解決的。
諷刺的是 :「同一體」並不能被控制,只能被欣賞。
在正確的行動中,「同一體」是周圍力量的同步性爆發,
它結合但不俘虜,支持但不限制。
“這四個基本的力量〜個體性、靜、動、和同一體 〜 產生萬物。
每一個力量都是由「愛」驅動和維持的。
人類被賜予了三個可精通的要素是「個體性、靜、和動」。
第四個要素 〜 同一體,是上主的領域。
我已經教導你「個體性」與「靜」。
精通「動」是這最終鑰匙的主題,
因為「動」是那幫助你進入更高維度的力量,
或者,如果你停留在「變化」的幻象中,它甚 至是那帶你遠離源頭的力量。
精通「動」可以帶給你極大的幸福,無法掌握它,則可能剝奪你所擁有的一切。
你的未來將發生的一切,不會是盲目命運的結果,或是上主的旨意;
因為在上主天心裡,永遠都只想給你美善的事物。
所發生的一切將會是你自己準備好的、注意的、加強的、和「愛」的結果。
“教導「動」的主題和掌握它一樣困難。
純淨的「動」是能量、思維、和感覺,它驅動了所有可感知的現象。
早在你說出,或構思,或甚至檢視它之前,這最初的力量已充滿你的意識。
純淨的「動」是瞬間的,沒有時空的限制,也沒有固定模式,只有「動」本身。
因此,描述「動」就像是兩度踏進流動的河水,並且認為自己是觸碰同樣的水!
如果我們採取更容易的途徑,只專注於「變化」的現象,這訊息的力量將會喪失。
“「變化」並不是這把鑰匙的主題,而是「動」〜 它背後的力量。
上主的變化根源於同一體,
人類的變化根源於對體驗和多樣化的需求,它的可預測性較少;
我會經由界定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而開始。
“在生命錯綜複雜的網絡之內,
有一個完整有序的能量連結網絡,將實相所有的維度聯繫在一起。
同一體擁抱所有的關係,從次原子微粒到銀河系。
它創造一個被編織得非常緊密的織錦網絡,
任何真實的變化都會帶來重大的後果,深深影響其他的一切。
因此,改造整體環境或生態系統的變化,只能發生在上主決定的時刻。
如果時機正確,一隻蝴蝶破繭而出,就能造成整個世界的變化。
如果時機不正確,即使企圖以戰爭和國際謀略獲取政治利益,也不會有持續的效果。
“上主的變化是純淨的「動」,由「同一體」的圓滿性賦予力量。
它們就像是四季,被灌注了如此龐大的力量,甚至連潮汐也無法阻止它們,
因為,潮汐也是這「同一體」的一部分。
春天來臨時,萬物回應它的溫暖。
孩子誕生後,父母生活中的一切都起了變化。沒有一丁點未受影響。
死亡也是如此。失去所愛的人總是令人悲傷,
但是當上主調整「同一體」的模式去促進靈魂的活動,以及發生於每一個人的變化時,
這人世壽命的終止可以在它發生之前和之後的幾個月被感受到。
當上主改變你的生活或健康時,這些改變並不是表面的調整,
而是在基礎層面深度的整體改善。
上主的變化並不侷限於大自然和宇宙性事件。
它們也在人類的意識裡潛移默化,它們可能被視為 :
提昇的覺知、發現、創造力、人類群體可持續的改善、以及卓越的展現。
“唯有從上主的觀點來看,「動」與「變化」可完美的劃上等號,
而且,這樣做時,改變了「同一體」的結構。
對人類而言,「動」與「變化」之間可能有密切的關聯,
但它們往往導向非常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乘著機會之風而航行,而有些人則將他們所有的能量耗費於抗拒,
或企圖阻止那些超越他們控制的變化。
許多人在蕭條的環境裡變得了無生氣,因為改善的可能性似乎遙不可及。
有些人是如此汲汲營營於努力賺錢、催促、並盤算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
以致於他們失去了過程中上千個真實的機會。
幸好,也有些人將他們的生活導向與萬物的宏偉秩序調和一致,
然後,靜待邀請而邁向新的展現模式。
這些非常有價值的靈魂促進了生命真實且持久的變化。
“「動」是展現...無論環繞著它的事件全貌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依據「動」而行事,
他將會展現成功、富有、和滿足,因為這是真實的活力。
反之,人類往往虛擲他寶貴的時間和能量資源,
在那些沒有任何動力基礎的變化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答案很簡單 ...大多數的人並沒有與「變化」保持適當的關係,
而且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和掌握「動」。
通常他們是因為焦躁不安或恐懼而啟動變化,而不是為了回應「動」。
他們不喜歡「動」所引發的一切,並且試圖逃避它的影響。
雪上加霜的是,別人為了避免自己不想要的影響,企圖將一些責任推卸給他們。
因此,他們也在閃躲這些被推來的責任。
在抗拒一件事與另一件事之間,結果是停滯或失去「動」。
他們正是在彌補這損失。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汲汲於沒有結果和忙亂的變化,
卻錯過了真正成長和改善的機會。
“觀察機械時鐘的內部運轉方式。齒輪傳動其它的齒輪。
創造時鐘的意識非常了解「動」產生「變化」的方式。
現在問問自己 :
‘我是如何在生命之輪上運行?
我是隨「動」而行,或是逆它而行?
我能夠優雅的從小輪移向大輪,並且有意識的引導「動」嗎?
或是像一隻小蚊蚋,從一個輪跳到另一個輪,
彷彿已經找到可以在上面玩耍的摩天輪?’
“幸好,生命比時鐘的齒輪更流暢、繁複、和精細。
在每一個變動和可能性裡,都蘊藏著大量的豐盛,
但是,對人類而言,關鍵是「意願」和「專注」。
這是因為人類的選擇和「參與及投入」更有關聯
〜 無論是隨順生命能量而運行或是逆向而行。
為了吸引「變化」的可能性,放下你對於「生命必須如此」的僵化假設是很重要的。
「動」在萬物之中,而且根據你對事物的權利
〜 那些你想用它來改變的事物,「動」可以永遠供你運用。
有許多事物你並不能隨意去改變,包括別人的生活。
你沒有簡單的接受這些戒律,
反而將它們轉為信念,認為改變自己和接受賜福的自由是受限的。
“許多人是如此的執著於努力主導或抗拒那些超越他們控制的變化,
以致於錯失了每一個事件轉折所帶來的豐富機會。
不幸的是,人類想要努力於他認為自己能夠「支配」的變化。
因此,他將自己的注意力投注在可控制的事物上,
而忽視能夠帶來真正成功的更宏偉動向。
這使我停下來並仔細思量。
人類似乎時常無法在生活中啟動深刻且持續的變化。
我們藉由移動周圍的物品、變換可能性、重組權力架構、和外在的表象,
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為自己打氣。
然而,在反省的時刻裡,我們看見自己並未真正的改變任何事情。
變化只是一個幻象嗎?
或者,只是我們人類無能為力去引導有意義且持久的變化呢?
“兩者都不正確。
你在內心、思維、和靈魂裡所作的改變,不僅意義深遠且持久,
而且它們也間接的影響你周圍的一切。
上主的變化是真實的,並且展現於地球與大自然的進化模式裡。
“人對於「變化」徒勞無功是因為 :
他對於變化所作的努力大多源自不滿和不寬容,
而且,往往是專注於改變或排除他所不能原諒的人事物。
這只是以「進步」偽裝「憎恨」。
這「變化」的動機違反了上主(天愛)的律法。
因此,來自它的一切都不會有持久的價值。
反之,仔細思量經由「愛」而吸引你的一切,
經由幫助它變得更強壯、興旺、並且為世界帶來更引人注目的風采,
你可以改變這一切。
尋求內在的「變化」,並且讓這個能量釋放你投注在衝突和損失上的注意力,
如此,你將被帶入更偉大的昇華奇蹟。
當你將自己無法改變的一切交託給上主,
邁向一個更高等的實相,昇華就發生了。
“如果人對於「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更引以自豪,
並且對「他認為自己正在操縱的變化」少一些執著與浮誇,將會有更多真正的進步。
他將會停止阻礙和抵抗,讓上主作出更真實和更深刻的必要改變。
“想要知道改變的方法和對象,你必須先知道 :
什麼是你的,以及什麼是你被賜予去照顧、去影響、或決定的。
你可以在剎那間重新考量而改變這些事物 :
你的思維、你的心、你的態度、你的價值觀、你的意志、
以及你如何度過你的白晝和黑夜。
有其他的事物是你可以逐漸影響的,
例如 : 你對世界好或不好的影響、
你的夥伴、你的知識、你的生命目標、意向、和任務,
你的資源管理、你的健康、你的財富、以及你的自由。
還有其它的領域是你只能為之奉獻的。
在那些領域裡,你可能永遠不能帶來澈底的改變,
因為其他人蘊含的意志和你自己的一樣堅強。
如果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 :
天意、大自然和人類的集體意志,正支持你達到那個目標。
這些領域包括 : 你與大環境的關係、你與社區團體的關係、
以及在任何時刻,上主已經編入生命織錦的實相之線。
“與「變化」擁有正確的關係,比它所產生的即刻結果更重要。
你可能認為壞的變化只是好的變化的反面,
但是這概念並不是在每一個方面都正確。
「變化」之內的「動」是它終極價值的祕密。
即使在負面的「變化」之內,「動」仍然可能被掌握,並且轉向更偉大的美善。
你能掌握的任何變化比任何掌控你的變化更好,即便它暫時帶來正面的影響!
好壞變化之間的關鍵性差異,
並不全在於它所帶來之即刻的、甚至長期的影響,
而是,它是否使你與生命的變動培養了一個熟稔的關係。
“如果你不了解「動」和「變化」的本質,你的生命之河總是塞滿了浮木,
而且不僅如此,當水位上升時,你也不會知道如何運用它來航行。
了解如何因應「動」和「變化」,對於避免生命陷入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數的人被困在自己不想要的情境裡,
因為他們不了解如何接受和引導必要的變化。
“當「動」經過並穿透你靈魂的靜定,更偉大的真理啟示因而到來。
如果你能拋開變化的幻象,並且提昇超越那由於不安與不滿所產生的錯誤變化,
你將會聽見靈性的真實之音。
「動」在你之內,也在你之外。
掌握「變化」起始於發現你永恆不變的真我,
因為完美的「動」,是你已經在你的目的地。
完美的「動」導致立即的提昇。
“有四項人性特質能促進對變化的掌握。
它們是 : 專注、準備就緒、接受助力、和無條件的愛。
“專注意指完全的臨在,集中於你的「心」,並且對於你周圍的一切保持覺知。
它意謂著 : 你對生命注意和警覺,謹慎和用心。
它意謂著 : 你對於自己的生命定位、價值觀、渴望、意向和目標,
處於了知的狀態。專注意指 : 擁有一個方向,並且持續聚焦於它。
“「準備就緒 ( Readiness )」意謂著 : 覺察你的資源,並且準備好運用你的才能。
你擁有自己的經驗,並且願意將它運用於更進一步的服務。
這也可能需要更多超越你目前所擁有的教育或其它技能。
「準備就緒」可能需要滋養,或增進健全,
就好像你在旅行前,會將車子先檢查保養好一樣。
「準備就緒」是動態的預期。它研究並探索,以便認出更大的變化動向。
想要培養「準備就緒」的特質,必須放下所有的焦慮、冷漠、
以及任何侵蝕你的警覺性,或阻礙你回應新邀約的心態。
“當你的生命之輪與一個更大的領域與變動的轉輪接合時,
助力 ( Empowerment ) 因此發生。
真正的變化會在此時來臨,因為你已透過你的專注、你的準備、
以及經由臣服於那超乎你個人能操縱的變化動向,博得上主美妙恩典的愉悅。
想要接受助力,先將你的自大放在一旁,
並且願意去接受不是你造就的奬賞與好運,這些是賜予你和許多其他人的。
當生命之河的水位上升,將你的船放在水面上,並且順流而行。
造物主的「動」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且勢不可擋,
若不是全部,則大部分你曾經抗拒的事物將會被沖走。
上主的「動」就像河流,帶你到新的地方,到尚未被耕種的富饒谷地,
在那裡有許多新的朋友,而舊的朋友是被歡迎的;
在那裡寬恕是簡單的,而機會是滿盈的。
“想要掌握「動」,並且超越「變化」有條件的性質及扭曲的可能,
無條件的愛是必要的。這意謂著 :
你能在靜定的永恆片刻中感知愛,超越所有變化的狀況和個別的差異。
明白你自己和別人是「愛」,給了你回復和持續的力量,
在不斷變化的經驗之流裡,這是一個平衡的來源。
“學習這四種特質,在你的性格中培養它們,
並且在你生命的每一個領域裡練習它們。
因為生命的流動性,以及它持續變化的傾向,
這些特質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
但是有些時候專注於其中一個,會比專注於其它特質對你更好。
這些特質也適用於每一個創造的力量 〜 個體性、靜、動、和同一體 〜
並且使你更能掌握和了解這些力量。( 譯註 : 詳見 p327 )
“「動」是創造的基本要素,因為生命之河永遠流動。
然而,人類的心也誕生於「靜」,了解自己為「我是」。
你被「同一體」環繞著,然而思維和生命的「動」穿透你。
所有這一切都同樣是你的一部分。
當你了解這道理,你會放下追尋外在的起因,並且直接走向源頭。
你會發現「時間」並不是你的敵人,
而只是「動」的僕人,是你可以掌握的。
如此,你會發現你最大的自由 ...
能夠以同等的恩典和完美的整體性,臨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並且擁有無限成長和展現的機會。
“第六天,上主之子被創造,是一個探險的日子。
它是「生活、學習、經驗、挑戰、否認、抗爭、傷害、對立、
以及快速朝反向移動」的偉大擴展,
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存在的定位。
這是已經完成的。
「以外在的情境了解自己」的路上,你已站在追尋的終點。
諷刺的是,你永遠都安居於你自己真實本性的位置。
“人類的嶄新視野正在浮現,
不僅是物質世界的新千禧年,而且是人類意識的新紀元。
偉大的「重新結合 ( reunion )」即將發生於地球。
起初,它會發生於個人,然後發生在兩個、三個、及更多的群組裡,
直到所有的人都被「重新結合」所環繞。
這是「心和靈魂、思維和身體、自我和自我、以及全體和上主」的宏偉婚姻。
因為分離的幻覺,你相信你的小我在地球上,
而你的大我只能在天堂裡被找到。
透過探險和體驗,你的延伸已超越了你的記憶範圍。
「遺忘」已堆積了一個扭曲你真實本質的牢獄。
事實上,你的所有部分永遠都是合一的。
你從未離開你的造物主、你的兄弟姐妹、或你自己。
你離開的是你真實本質的「靜」,
它充滿了思維、感覺、和生命的「動」。
你進入了「變化」的體驗,並且漸漸被它的結果所吸引。
它定義了你,事實上,它捕獲了你 ...暫時的。
現在,你已準備好要學習如何掌握「動」,
好讓自己終於可以免於「變化」的幻覺。
“秘訣在於超越有限幻象的視野。
你並不是被困在一個擁有特定身高、體重、性別、和年齡的形體裡。
你能夠直接體驗自己的真實本質,
並且看見它超越時空,同時存在於每一個地方。
當你這樣作時,你會擁有那終極的了悟
〜 抵達你天命的所在之處,並且發現自己一直都在那兒。
當你能自在遨遊於「過去」和「未來」,如同它們就是「現在」;
當你「心」的旅程與「身體」的旅程同樣真實的時候;
你將會開始最困難、最有力的擴展。
你開始超越所有你曾面對的限制,並且發現慈悲的真諦。
“你的追尋是要明白你不會被肉體所捆綁;
你確實是「愛」的化身;
而且,你不會被任何人事物減損,除非你同意被捆綁。
每一個靈魂都是自由和無限可能的終極臨在。
你完整的身體,存在於每一個維度,這正是你靈魂的展現形式。
掙脫你批判的鎖鏈,以及你有限的信仰,
那麼你就同時掙脫你肉體的枷鎖。
我指引你的道路並不會帶你到某個地方,或遠離某個地方。
它是一條既實用又神秘的道路,穿過你自己「真實本性」的無極。
這是你的自由之道。
這就是「道」。”
相關教理
申命記 第 28 章 第 12 節
“上主必為你打開祂天國豐富的寶藏,
依祂的時令降雨滋潤你們的田園,
並且賜福你們所掌管的一切事業。”
詩篇 第 1 章 第 3 節
“他會像是被種植在溪水邊的果樹,
依他自己的時令結果子;他的葉子永不凋零;
而且,凡是他所做的事,樣樣都順利成功!”
加拉太書 第 6 章 第 9 節
“行善時,別倦怠 : 因為,若我們不灰心,時候到了,就會有收成。
馬太福音 第 6 章 第 27 節
“你們當中有誰能夠因為擔心憂慮而多活幾天呢?”
馬太福音 第 25 章 第 13 節
“因此,保持警醒,因為你們並不知道,那日子或那時刻何時到來。”
馬太福音 第 28 章 第 20 節
“我會一直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最末一日。”
約翰福音 第 5 章 第 35 節
“他是光明閃耀的燈,而你們願意享受他的亮光。”
鑰
這一章始於一個驚喜,但旋即成為我這將近三年寫作計畫的最大挑戰。
我盼望能夠完成這作品,以「你是我的摯愛」為這一章題名。
耶穌在原本的目錄裡賜給我這篇名,
而這樣的終結能夠與「愛無止境 ...耶穌說」的最後一章相連貫。
它是有趣的,或許也相當適宜,
因為,這一章始於一個深刻的變化,它帶領我進入了本性的核心。
一天早晨,我剛醒來,拉起窗簾以前,我看見光芒透窗而入,
並且聽到腳步聲,輕柔的走過地毯。
耶穌出現了。對我的感官而言,他是完整的體現和臨在,就像那最初的造訪。
他比了一個手勢,讓我從驚訝的反應中安靜下來,
並示意我必須在時機消逝以前,完全且迅速的傾聽。
他說了這些話,並且促使我改變對一切人事物的感知。
“現在起,一切都會改變,因為我會教你「動」。
把你對於「變化」或「動」曾經有過的一切想法,
以及你對於接下來這一章的所有期望,都擱在一旁。
這將會是全新的了解和嶄新的一章。它會是這本書的最後一個主題和鑰匙。”
當我說 :“但是 ...”的時候,看起來必定是有些困惑或失望。
他停頓一下繼續說 :
“之前你還沒準備好,
而我沒有預測到你和其他將閱讀這本書的人會準備就緒。
我很高興能給你超過所預期的。
經由你自己本性的無極,這把鑰匙是真正的自由之道。
你自己發現「你是上主的摯愛」,
遠比你被告知,甚至是經由我告知你更好。”
當他說這些話時,我開始感受到自己內在產生一種「動」。
內在的改變揭示了: 所有我曾認為是固體且真實的人事物只是「感知」,
而現在這些感知正在重新組合。
有一個嶄新的天堂和一個嶄新的地球在我之內浮現。
我看見了我所認定的所有生活助力和阻力,
只是為了支持自己的信仰和態度而被創造出來,我徹底的被震撼了。
我肉體的生命是我的靈魂的反映,而且不僅如此,
我生命更大領域裡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思維、情緒、理想、和意識所組成的,
至少在它影響我的程度而言。
那灌穿我的「動」像是一條河流,載我到它環流當中的一個安全之島。
我的心渴望居於更大的可能的中心,
而這是第一次,我覺得沒有理由去壓抑它。
這是第一次,我看見自己熱切渴望的問題的解答 〜「天堂如何能展現於地球?」
那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全然將自己沉浸於更寬廣的生命之河 〜 這是靈魂的深切渴望。
我們有多願意跨出自己的故事,並且回歸內在的殿堂?
我們是否願意完全重整自己的價值,
而且在必要時,是否願意改變自己的方向?
有趣的是,我不曾覺得這是一種犧牲,因為我主要是在放下沉重的負擔!
內在的變化加劇了,
當一座充滿美妙事物的閃耀殿堂開始浮現時,我感覺古老堡壘的城牆開始崩毀。
一眨眼間,我可以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並且選擇適合我本性和本質的一切。
多元性和各種選擇,在自由的輸送帶上移動,
已取代我先前「透過外在事件的反映來了解自己」的追尋。
我不再是一個人質,在被迫順從的猜謎遊戲裡,看不見未來經驗的秘密。
一切人事物都已改變。
當我乘著靈性之風,我的心充滿了活力,而且我是自由自在的。
我是如此的沉醉於新的實相,以致於幾乎沒有聽見他說 :
“現在我將離開你,好讓你品嚐你的體驗,
並且對於正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作出選擇。
過幾天我會回來,然後我們將繼續我們的工作。”
那是我所能憶起最特別的一個早晨,
雖然下午時,我感覺到壓力來自我認為自己已放下的實相。
我的頭開始痛,而且傍晚時,我感到痛苦、困惑、並且發燒。
我哭著想,我已經離天堂那麼近了,卻讓它從指縫間溜走,
更別提及我已投入在這無法被寫出來的一章的所有準備工作了。
我先生,拉利,出城去了,我感到非常孤單。
那晚,在打了一通電話給他而稍感欣慰之後,
我想好好的睡一覺應該會使一切變得更好。
次日早晨,我醒來時,甚至病得更厲害。
我的肺部嚴重阻塞,身體虛弱,而我的頭痛得像是個敲著不停的鼓。
我無法承受去思考的一件事情是 : 前一天早晨的賜福。
只要我一想起它,就會胃痛,並且更加退縮至痛苦中。
我怎麼可能寫出這體驗的喜悅,當它正導致我如此的痛苦?
我只能盼望並祈禱耶穌更進一步的教理,能將我從來自先前教理的陣陣傷痛中搶救出來。
於是,我想起 ...他最後那句話 .....我將必須對於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作出選擇。
我內在的某個部分認出「變化」的真理,而且我了解正在進行的一切。
我創造了,或同意,我想要釋放的實相。
在創造或同意它的過程中,我已賦予那實相支配我的力量,而它只是在盡其職責。
它正警告我,它的界限受到威脅了!在那了悟的時刻,我的頭痛完全停止了,
而接下來的三天,我回到了更高的擴展和改良的「正常」狀態。
這是我第一次「親自」體會到 :「動」和「變化」可以是非常不同的現象。
「動」改變我們,不僅是在身體上,而且也在思想、情緒、和靈性上。
「變化」是因為「動」而產生之實相的重新組合。
我也學習到宇宙具有動態的完美 〜 一個充滿活力和變化的系統,
面對短暫的搖擺,它仍能維持常態的平衡。
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式,經由先失去平衡,然後回復它。
如果我們不能依著自己內在的重力中心,微妙的移動自己的身體,我們甚至無法站立。
藝術史上有一個劃時代的發現與這原理有關。
古希臘雕刻的人形曾經和埃及雕像一樣的刻板、僵化、和整齊,
直到一位名為「波利克利特斯」的雕刻家發明了一套理論,( 譯註 : J-p339-1 )
現在被稱之為「 contraposto 」( 意為 : 反平衡姿勢 )。
他在他的雕刻品中展現這理論,人體自然的內在運動,從左至右斜對角的移動它的體重。
波利克利特斯的著作「法則( Canon )」寫於西元前五世紀末,是古代最著名的藝術論。
「法則」的目的並不僅限於指導人體雕刻,
而是同時達成其內在的「 Kallos (美)」和「 eu (完善)」。
譯註 : J-p339-1
波利克利特斯 ( Polyclitus ) 是古希臘著名的藝術家,他的代表作為《荷矛者》。
他為了追求外形的理想,研究出人體美的標準 〜「法則」( Canon ),
頭是人身的七分之一,面部和手掌占十分之一,腳長占六分之一。
人體的重量由一腳承受,另一腳向後抬起,只是腳趾著地,
人體其他部份包括兩手的動作,必須使全身取得均衡與和諧。
波氏曾告訴當時的人,他雕刻的人像,從腳趾到頭上的最後一根頭髮,
每一條線都是經過計算的,每個表面都取決於像一個指甲痕這樣小的面積。
他將「藝術」與「數學」緊密聯繫在一起,藝術展現了秩序,並產生精確的結果。
他的作品不僅展現美、清晰、平衡、和完整,並且洋溢著強大的生命力。
臻至「美和完善」的秘訣在於 :
在雕像所有部位與其它部位和與整體之間,掌握對稱性的完美「平衡」。
這理解的簡單提昇,使得冰冷堅硬的大理石栩栩如生,幾乎是個奇蹟。
古希臘神話中的畢格邁利安( 現代被重新詮釋為「窈窕淑女」)( 譯註 : J-p340-1 )
可能是被創造來表達 : 他能夠純然的經由描繪內在的動,為他的雕刻品帶來神奇的生命!
波氏的理論甚至可以回溯至更久遠以前畢達哥拉斯的「動態對稱」。
「靜態對稱」是兩個「一半」被保持於一種平衡狀態的組合。
「動態對稱」是一個作品的整體經過整合,
以至所有經過設計的部位,傳遞能量到所有其它部位,然而在這姿勢之內具有穩定性。
畢達哥拉斯以數學的方式將它應用於生命裡的一切。
在男人和女人的心中,有一種永不止息的渴望和痛苦,想要體驗生命為「動態對稱」,
而且想要享受永久的變化,又能自在優雅的回歸它的中心。
這渴望是去體驗那揭示「我們本性的真理」的變化,而不是去改變我們本性的真理。
財富被創造來買這個感覺,而許多人花費過多錢財以獲取這個感覺。
若不了解這個感覺所代表的意義,人會很容易失去平衡,
然後返回失落的過程,迷失於更扭曲的變化中。
幸好,我的導師回來了,並且給予我更大的力量,讓我能夠踏進新的實相。
掌握外在變化的秘訣在於 : 先透過內在思維、心、和靈魂的「動」以增進力量。
在你能夠這樣做之前,外在的變化會威脅你的自我感。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緊緊抓著他們在故事中的身分地位。
如果故事改變了,他們也害怕失去自己所愛的一切。
現在我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如此倔強,有著最強硬的意見,
〜 因為他們害怕,若故事改變了,他們會失去自己。
另一些人害怕他們的名譽會因為變化而受損。
悲慘的是,我們阻礙了內在啟發思維、照亮靈魂、以及滿足「心」的運動,
因為我們害怕與「變化」相連接的痛苦!
譯註 : J-p340-1
畢格邁利安 ( Pygmalion ) & 窈窕淑女 ( My Fair Lady )
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王畢格邁利安,善雕刻,熱愛自己所雕刻的少女像。
他的愛感動了愛神,於是愛神把雕像變為真人,讓國王和她結為夫妻。
Alan Lerner 將蕭伯納的舞台劇本「畢格邁利安」改編為音樂劇《窈窕淑女》,
劇情描述一位教授,將一位倫敦街頭的賣花姑娘,培養成氣質高雅的淑女。
最後教授發現自己竟然愛上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娃娃」。
該音樂劇因為被好萊塢改編為同名賣座電影而家喻戶曉。
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固態的。
即使最堅硬的原子都是由一個原子核與眾多軌道所組成,它們的本質是純能量。
我們所認為的固體是純能量微粒子的產物。
在物質世界裡,並沒有真正固態的元素。
以相對比例來說,任何兩個原子的原子核之間的距離,
比兩個銀河系之間的距離更遙遠。
它們之間的空間充滿了靈性。
因此,我們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純意識所組成,
而純意識能夠在一眨眼間被改變。
所以,為何「變化」不能如此輕易的發生?
這是因為我們對於大環境的協定,是另一個強大且堅韌的力量,
這力量尚未被完全認出!
這些協定是如此強而有力,
以致我們可能錯失正午的陽光 〜 如果我們堅信它是午夜!
這些協定是如此強而有力,
以致它們能夠將我們從自由和創造性啟發的飛行當中擊落捕回,
並且猛然的將我們塞進束縛犯人的緊身衣裡,過著卑屈的生活 ...
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同意它們這樣做!
這些協定是如此強而有力,
以致它們能夠使我們感覺自己什麼都不如,每當我們嚐試要改變它們時 ...
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已賦予它們權利決定我們是誰!
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所相信的一切,而它企圖改變我們!
一定有個答案 ...而且確實有。
那就是透過了解 :「動」是「變化」的主人。
我們穿越內在世界的想法、思維、心、和靈性,
然後展現出一切臣服於「動」的變化。
動與變化之間的交流可以像是「動態對稱」的圖案,
持續的移動、轉換、和變化,但總是會回到內在平衡的中心點。
當我們以內在的「動」加強自己,
並且善加利用任何外在世界已準備好的調整,
我們便開始掌握那個過程,並隨順那律動。
即使那時「變化」令人不舒服,
你仍可以經由仔細思量「變化」對你自己和別人的外在價值,來加強你的決心。
換句話說,什麼才是適當的「變化」?
「變化」是適當的,如果它 :
支持生命與生活。
從混亂中帶來秩序。
增進你的責任感和意識。
增進社區發展和大眾的幸福。
能夠在已經展現的成長中持續。
使外在情境更接近真實本質。
在上主和人類之間,創造更廣泛的合作與了解。
具啟發性、能重新賦予生命、以及統合。
回復或保護自由。
「變化」通常是不適當的,如果它 :
帶來傷害或混亂。
產生「動」的後果是你無法意識到或無法承擔的。
操縱別人來接受你自己不想要的結果。
褻瀆你真實本質的內在神聖性。
只是為了奪取權力的計謀。
是偷來的機會,實際上是屬於別人的。
這本書,尤其是這一章的訊息是為了深深的改變你,
起初,你可能無意識的避免它發生,
因為你對於那可能接踵而來的變化覺得不舒服。
然後,當你掌握了更深的含義,
你可能急促的憑自己的靈感立即嘗試改變,卻發現自己受到阻撓。
當你經歷這些現象,仔細傾聽真正在發生的是什麼,
並且讓它教導你,你的處境是什麼,以及如何穿越它。
記得 : 無論你處於什麼實相,都是你以某種方式同意的,否則它無法約束你。
你透過你的行動、你的言語、你的感覺,或甚至透過你的誤解或欺騙而同意。
然而,你同意了。
沒有協定是不能被改變的,但是,那過程可能需要深思、技巧、和堅持,
還需要耶穌所說的 〜 專注和準備就緒。
那麼,當變化已準備好被認出,並且被同一體加強,
靈性之風將會吹動你的帆,而你將會航向一個嶄新的實相。
我撰寫這一章的經驗是「改變協定的過程」的完美例子。
耶穌依照他的承諾在幾天之後回來了,並且傳遞了他的訊息。
然而,他要求我先傾聽,稍後再記錄它們。
如此,我會有更好的機會真正傾聽他說什麼,
不僅用我的耳朵,也用我的心和靈,並且將他的教理消化吸收、融會貫通。
我遵循他的指示,不曾預期自己會遭遇到困難。
我感受到一種意識層次上的清晰,遠比言語更為深刻。
接著我坐下來書寫。
沒有一個字或概念能夠表達我已聽到的教理,而不縮減它的含義。
有好幾天,我因為語言文字的不足而感到極端痛苦。
基於十足的挫折感,我寫的比他說的多很多,
希望能發現那金色的思維線索,好捕捉原意,
並且設法在散漫的思路之下,引出目前被埋藏且無法表達的訊息。
有一天傍晚,我和拉利正在吃晚餐,他說 :
“我現在可以傾聽。告訴我你目前的經歷。”
我開始從心裡說出,起初,語句斷斷續續的,甚至對我也很難具有意義。
他繼續聽,而我可以看出他願意為此心動。
在我們從餐桌站起來之前,我已找到那金色的線索。
經由我們之間的思想交流,它被揭露出來。
當下我的思維是清晰的。然而在我可以書寫之前還有一個障礙。
但在次日早晨之前,它還不會發生。
我回復了精神,並且對於有一個新的開始感到興奮,
但是寫第一個字時,我的思路卡住了。
因為挫折感,我開始畏縮不前,
但是,昨晚已達到的清晰,以某種方式讓我發覺自己的錯誤。
我試著在舊有的實相之內,採用新的觀點來傳達新的思維。
這是把新酒放在舊瓶裡的古老錯誤。
我所需要的是像孩子一樣的天真,並且讓「動」透過我來選擇新實相的詞彙。
我開始書寫,而當它們揭示有關嶄新的天堂和嶄新的地球的感知時,
超越我理解的文字源源流出。
起初,你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一章難以理解。
其他人則可能瀏覽一下,就好像已經聽聞許多次了。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我都建議你 : 用孩子的眼光重新閱讀一次。
如果你帶著赤子之心接觸它,它可能是這本書最容易了解的訊息,
因為,它最貼切的反映了你 〜 靈魂 〜 真正感知生命的方式。
當你仍是個嬰孩時,使你身體「年輕有朝氣的」,並不是生物的細胞結構,
而是那無形智慧的結合,它們帶來了宇宙意識的嶄新表達。
此刻,你仍然具足出生時的相同意識。
當下,你帶著同樣的靈性和智慧,它們點燃你生命的火花。
那生命力未曾變老,也不會變老。
它不可能生病,或是情緒沮喪。它是永恆的青春且駐守於永恆的健康。
它只知道喜悅,並且與上主和宇宙同一體。這生命力就是你!
從有限的思想、信仰、和批判中釋放你的靈魂,從扭曲的幻象裡釋放你的心。
展開你的翅膀體驗飛翔。
真正的自由之道是經由你自己本性的無極。
靈 感
聖者 Basavanna ( 生於西元前 106 年 〜 逝於西元前 67 年 ) 印度 :
“直立不動的事物終將倒下。但那不斷變動的將永遠持續。”
威廉‧華茲華斯 ( William Wordsworth ) ( 生於 1770 年 〜 逝於 1850 年 ) 英國 :
“宇宙的智慧與靈性啊!祢是那永恆的思維!
賦予了「形體與形象」生命的氣息和永恆的脈動!”
歐里彼得斯 ( Euripides ) ( 生於西元前 485 年 〜 逝於西元前 406 年)希臘 :
“運氣最不好的時候蘊含著轉變為幸運的最佳機會。”
馬古斯‧奧列里烏斯 ( 生於 121 年 〜 逝於 180 年 ) 羅馬 ( 譯註 : J-p50-3 ) :
“總是觀察到,萬物都是變化後的結果,
而且要習慣於去思考:
大自然最喜愛的事,是去改變既有的形式,然後複製它們。
宇宙是持續的變化;我們的生命是自己的思維所創造的。”
法句經 ( 約西元前 500 年 〜 200 年間 ) 印度 ( 譯註 : J-p345-1 ) :
“想要開悟,你必須跨越時間之河。
一切物質都會成為過去,但是開悟持續到永恆。”
譯註 : J-p345-1
法句經( Dhammapada )收集了釋迦摩尼佛約三百場合中為弟子們所作的精簡開示,
第一次佛經結集時( 佛滅後三月 )由眾阿羅漢在王舍城誦出,並匯集成經,
並命名為 DHAMMAPADA 〜 法句經。本經共分二十六章,收錄有四百二十三偈,
它被世世代代僧伽們背誦口傳著,直到錫蘭國王瓦塔葛瑪尼( VATTAGAMANI )時,
才被正式記錄在貝葉上,時約公元前 30 〜 20 年。
應 用
仔細思量所有存在的基礎元素 :
個體性
同一體
動
靜
它們充滿你的生命,但是你看見它們嗎?
你是否作了特別的努力,以便探索和了解每一個元素的力量?
注意這些元素如何影響你所有的關係。
你如何分享它們?
而且,你如何才能運用它們與你的朋友和家人建立更深刻的愛和了解?
仔細思量這四種人性特質,它們促進可信任的「動」與「變化」:
專注
準備就緒
接受助力
無條件的愛
注意這些「動」的促進者,
一直是「你所做的每一個轉化和有意義的改變」的一部分。
研究它們如何在你的個性和你生命的過程中展現。
你如何才能昇華這過程,並且有意識的掌握它,
使你從一個實相轉化到另一個實相時,可以更有效率且更優雅?
當別人努力去改變時,你如何才能幫助他們?
這四個存在的元素和四個「動」的特質是每一個經驗的一部分。
即使在最微小的行為裡,都不要低估「有意識」的價值。
事實上最微小的行為,通常和我們的習慣模式最有關聯。
在簡單的日常習慣裡發現你的模式,可能像改變夢境過程一樣的巧妙但重大!
我生活中有一個微小的事件可以說明這一點。
我的玄關裡有一個可愛的天使小夜燈。
它閃亮的翅膀是第凡內 ( Tiffany ) 精品玻璃所製的,
為我家那個角落增添了特別的光彩。
因此,我日夜都開著它。
有一天,燈泡燒掉了,而我太忙以致沒去更換它。
一夜又一夜,我踉蹌的穿過漆黑的玄關,
並且每一次都向自己承諾 : 明天我會更換燈泡。
然而,當白天陽光透進來,我不再蹣跚而行,因此,就忘了自己的承諾。
過了一星期或更久,我開始發展出一種新的警覺模式,
當我穿越黑暗的客廳時,會記得所有必須避免撞到的傢俱和門。
那時,我忽然停下來,並不是因為絆倒了,而是因為一個深刻且撼動的思維。
因為物質而分心、因為生活經驗的壓力,
這就是我們一直忘記點亮自己的蠟燭的原因。
我暗中摸索,找到那個天使,並且把她從架子上取下來。
這事情將不會再次發生,而為了確保能夠記得,
我將她帶回床旁,這樣才能提醒自己在早晨時更換她。
或許有一位真實的天使正與我一起完成這件事。
在這微小的事件裡,所有促進變化的特質都俱足了。
除非我「專注」並且「準備就緒」,否則不會有「助力」。
一旦助力來臨,便會有「愛」的實現,愛使我對當下擁有更高的認知。
那天早晨,不只是天使小夜燈被點亮了( enlightened )。
當你開始掌握內在的「動」〜 產生變化的基本要素,
這些了悟能夠發生在你最小和最大的習慣模式裡。
非常感謝期間許多夥伴 :
Arthur、May、Alvin、Samantha、Michelle、Susie、Han、Greer、Girasol、Joshua、Sunny、
Stephanie、Jean、Peter、Richard、Amber、Christina、Erin、Yolanda、Omni 翻譯團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