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第一卷 第十四章 宗教分裂 & 第十五章 成就之道 & 第十六章 天下一家
《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第一卷
第十四章 宗教分裂
這個村子裡有些資料保存得很好,
經翻譯後,能夠証明施洗約翰在這個村子裡住過五年。
後來看過翻譯的資料,有確實証明他在這地區住過十二年。
在全部的資料上可以証實施洗約翰跟這些大師遊歷過
西藏、中國、波斯和印度等地大約有二十年。
從保存的資料發現,
我們現在走的路線跟當年施洗約翰走的路線是一樣的。
如此引發我們的興趣,我們興致勃勃,回到各村去擴大研究,
如此比較過資料後,勾畫出一幅相當正確的路線圖,
畫出當年施洗約翰跟這些大師們的行跡,
以致我彷佛覺得自己正走在施洗約翰當年所走的道路上,
正沿著他當年的軌跡行進中。
我們在村子裡停留三天,
這段時間裡,我緬懷過去,舊時的日子展現在面前,
從朦朧的過去追溯到開始,
我能夠看到這些教誨是來自一個源頭或本質〜上帝。
我能看到這些訓誨經過每個人又分成各種學說,
每個人都加上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都在想這是他的學說,
是上帝啟示他的,上帝只有啟示他一人,
每個人都感覺他們才是唯一的真理,
而他是接受這個獻給世界的真理的唯一繼承者;
於是,真正的神的啟示被混合世俗的觀念,造成分裂與不諧。
而我看到亞斯特他們這些人,堅定地站在真理的磐石上,
了解人類是永生不死的、無罪的、不變的、永恆的、
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模樣被創造出來的。
我覺得再深入研究能証明這些人們不用偶像崇拜的方式保存
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真理,除非他們自己能夠證明這些話,
做得到大師們所做的工作,不然他們不會宣稱自己已奉獻一切,
也不會要求任何人接受任何事。
除了所做的事工外,不會說自己是權威。
三天之後,
我得知艾末爾和亞斯特準備回到我們留下同僚的村子裡。
他這一趟的使命純是治病,
不可置疑的是他們到達這個村子並到廟裡去需時甚短,
而我不能,所以他們伴我同行。
我們到達村莊,見同僚們正等著我們。
他們找雪人撲個空,找了五天一無所得,
厭倦而棄返,
歸途中,在村莊附近遙見,一哩外山脊處,
有一猿形類似雪人背天而立,急取望遠鏡看,
只瞥見到一眼,印象是人猿形狀全身有毛。
再趕去已無蹤影,雖繼續搜索,仍不見蹤影,無功而還。
同僚聽到我的報告之後要去那間廟,
但是艾末爾說我們在幾天之內會走訪類似的廟,
而他們決定先行。
四位村民給雪人捉去得救的消息不徑而走,
許多附近的村民都來此村求醫治。
我們停留一晚,翌日參加聚會,看見諸多奇事;
一年輕女子,年約二十,去年冬季凍壞腳趾,現又恢復,
我們當場目擊其腳長出指頭,能行走如初;
兩位盲人恢復視力,其中一位據說天生就盲目。
其他尚有許多輕微病例,不勝枚舉。
眾人因奇事留下深刻印象,
會後我們問艾末爾是不是有許多人會改變。
他說許多人的確受益良多,也因此引發興趣,
開始他們會努力,然後多數人又墮回舊日習性,
畢竟誠心努力不是一件容易事。
人們易於閒散,
只有百分之一者能真誠努力,
其他人在有困難之時,仍需要他人照應。
問題在此;
大師們說他們可以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卻不能為他們努力,
他們可以告訴其他人,
他們自己也有著相同的潛能,
而要引發潛能,每個人要努力,
去接受這個觀念並証明此一事實。
第十五章 成就之道
翌晨我們離開村莊,兩位村民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第三天晚上我們回到十二哩外的一個村莊,
當初我在那兒發現施洗約翰的資料的那個村子,
我真希望同僚看到這些資料,
所以我們決定停留一晚,亞斯特留下來陪我們。
在閱讀過資料之後,我們就計劃畫一張地圖,
然後照著資料的路線圖去走。
當晚伴隨第四支隊的一位大師,與我們同宿一晚,
他還帶來第一和第三支隊的消息。
他生於此村,也在此受教育長大的。
資料是其先祖所寫,
從那個時候起,
他們就在這個家庭裡了,
從作者算下來他是第六代。
家庭成員中沒有一個人經驗過死亡。
每個人皆可以帶著身體任意飛昇,隨時再回來。
我們問到如果能跟作者見見面,
會不會不方便,他說不會,
當晚就安排我們碰頭。
我們稍坐片刻後,
一個人年約三十五,突然出現在房中,
介紹又握手時,我們都給搞迷糊了,
我們原以為他應該很老了,
他是一位中等身材,體格魁梧,
是我所見過中面貌最慈善的,
他的舉止都含有強力的個性,
整個人散發一種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光輝。
在我們坐定之前,
艾末爾、亞斯特和兩位陌生人雙手合掌,
站在房子中央靜默片刻,然後每個人坐下來,
這位突然出現在房子中央的長者突然開始說:
「 你們要求我跟你們會面,
目的在希望更能了解那些翻譯過來的文獻,
我要說這些文獻是我寫的,我保管的。
使你們驚訝到這批有關偉大靈魂施洗約翰的文獻
是記載他跟我們在這裡的時候發生的經過。
他的知識淵博,聰明,睿智,
他知道我們教誨是真實的,
而卻未能完全了解,
否則他就不會經驗到死亡,
我坐在這間房中,
聽父親與他對話,
他獲得了許多教導。
就是在這裡,
父親神游太虛,
並帶著肉身出離,
而且約翰親眼看見。」
「 我們的家人不論父親那一邊的,或是母親這一邊的,
都能夠帶著肉身出遊;肉身在精神的層次達到完美,
一個人能深入了悟生命的靈性意義,
或是一個人看生命如同神看生命一般,
就是「肉體飛昇」之意;
那麼一個人就會得到最高的知識,
在這個境界,人就能夠幫助眾生
(我們之中未曾有人從此境界退落過,
提昇到此境界的人絕不會在此境界墜落),
他們知道生命是永恆的進步,
永遠前進,不再回轉,沒有一個人希望回轉。」
「 每個人都伸出援手幫助那些希望得到更多亮光的人。
我們一直發射神子所解釋過的訊息
到宇宙中,
使今天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子民都能接受到。
這是到達此景界(此意識的境界)的主要目的,
因為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幫助全人類。
有些人經由自己的努力或別人的幫助,
提昇他們的意識;
或接受我們的教導和指引,
沒有人能夠替你努力或一直跟隨你,
你要為自己練習,你才能夠享自由,依靠自己。
每個人像耶穌一樣,進入到意識中,
那麼這個身體就是精神體,是不會毀滅的;
並且保留在此意識中,那麼我們可以和眾人交流,
將我們所有領受的托付予眾人。
我們知道我們能夠成就的,眾人也可以成就;
因此,可以解決生活上每一個問題;
被認為困難而神秘的,現在發現竟是如此簡單。」
「 你們每一天所碰到的人和我沒有什麼區別,
我看你們也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說我們看得出你比我們更精細的多;
他回答:
「 這只是凡夫俗子要與神子比較。
你單看神的本質,而不做任何比較,
你會發現每一個人如同你看我一樣。
或在每張臉孔尋求基督,
你會看到每個人都是基督,
每個人都有神性,我們沒有分別心,
我們每個人單看他們的基督或神性,
用這種方式我們沒有你們所見的分別。
我們看著完美或者完美之像,
而你們看著不完美,或者不完美之像。
知道你碰到一個可以指引你的人,
直到你可以提升意識,
在意識裡你能夠看見並且與我們談話,
就像現在一樣,我們的教導是自然的啟發。
我們談話或者
要找一個人說話,就不是啟發。
當指導引發悟性才是真正的啟示,
只有直接來自上帝或上帝經由你彰顯出來的才是啟示,
那麼你就與我們同在。」
「 一朵理想形象的花在一粒種子裡,一切具備,
需要發展、分裂、發芽以至綻放成一完美的花朵。
這個內在的形象一切具足,綻開來就是一朵美麗的花;
正如同神把每一神子的理想形象擺在心靈裡,
完美的形象就會照他所希望展現出來,
如果我們讓上帝,以祂為我們
預備好的理想,
通過我們展現出來時,我們會遠遠的勝過花朵,
如果我們只想自己掌控事物時,就會發生問題和困難。
“這不是針對某一人,或少數人言,而是指每一個人,
意思是說你們和我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領悟程度的不同而已。」
「 所有不同的主意、方法和教條,
所有不同角度的信仰都是好的,
最終會讓那些追隨者發現他們遺漏了更深的部份。
他們沒有接觸或未能接觸過這些原屬於他們的,
而他們能夠擁有,而且有權擁有,
就是如此才會驅使人們擁有一切。
事實上當人們開始發現有某些東西他們可以擁有的,
而他沒有,這會引領他們去得到。」
「 他應該了解每一個理念是從上帝直接、完美的表現而來。
每當這個理念臨到,他立刻要讓上帝來表現它,
移開毀滅的手,讓上帝經由他表現出他完美的方式,
理念就會結出完美的果實。
在這裡我們必需瞭解上帝是超越世俗人之上,
不論任何情形下,世俗之人是愛莫能助的。
用這個方法我們很快學會如何表達「完美」。
人必須學習的一件最重大的事情是永遠不要依靠心智
( 頭腦 ) 的力量,要直接由上帝來表現,
因為上帝是超乎世俗頭腦之上的,
所有人類自己的心智想法,容易扭曲真理、偏離正道。」
到此談話結束,大家約定在明天早餐碰頭。
第十六章 天下一家
隔天我們一大早起身,
在六點三十分準時用早餐。
離開住處時碰到朋友,我們同方向,
邊走邊談與一般人無異。
他們跟我們打招呼,
我們說我們看到他們這個樣子覺得很驚訝,
回答是:
「 我們跟你們一樣也是人,
為什麼你們認為我們不一樣?
我們沒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只是我們把神所賜予的力量開發出來的比你們更多而已。」
然後我們問:
「 為什麼你們能做的事情而我們做不到?」
他們回答說:
「 我們所見過的人,
為什麼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努力修練並且服務公益呢?
我們不希望強迫任何人,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
由。
我們只是表現出簡單,容易的方式,
我們試過這種方式,覺得很滿意。」
我們去用早餐,談話轉到日常發生之事,
我覺得詫異,坐在我們對面的四個人,
有一個生活在地球上已經一千年了。
他的肉體完美,
可以隨心所欲帶著他的肉體到任何他想要去的地方,
他的身體在兩千年前已經達到完美,
他的身體很有活力,
並且像一個三十五歲的年輕人,
坐在他隔壁是他的第五代孫子。
第二位超過七百歲,看起來不超過四十歲,
談話與常人無異。
艾末爾五百歲,看起來像四十歲,
亞斯特四十歲,看起來與其年齡相仿。
大家像兄弟般聊天說話,沒有妄自尊大之心,
都很仁慈、單純,而有良好教育,
說話用字合乎邏輯,沒有神秘或炫耀之處,
只是日常對話,然而我卻覺得自己彷彿在夢中。
早餐完畢,我們起身,同僚之一去付帳,
艾末爾說:
「在這裡你們是客人。」
並且說著先把手伸向女侍,
而我們看到那雙手是空的,
但是再看第二眼,
手上出現剛夠需用的錢數。
我們發現我們的朋友身上沒有帶錢,
他們的衣食也從不依賴別人,
需要錢的時候,手上就出現,
錢是從宇宙創造出來的。
我們離開餐廳,
在第五支隊的朋友跟我們握手說他要回到隊中,就消失了,
我們記錄下他消失的時間,
後來發現他在離開我們十分鐘後回到隊中。
我們整天跟艾末爾、亞斯特和這位我們稱之為
「記錄之友」花一天時間在村子四周閒逛,
我們的朋友詳述這十二年來,
施洗約翰逗留在村子裡的情景,生動異常,
我們猶如置身過去在與這位偉大的靈魂談話、散步,
以前我們以為他只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人物,
自今而後,施洗約翰在我們心中是一個真實的人物,
我們好像看到他一般地真切,看到他走在村子的街道上,
鄉村野外跟我們現在一樣,正領受偉大的上師的教導,
而仍未領會其中基本的真理。
徜徉終日,
聽了史上最有意思的歷史事件,
而且幾千年之後就在事件的發生地,
閱讀到有關這事件翻譯的資料,
天黑前我們回到村子,整個人疲憊不堪。
跟我們在一起的三位朋友,
我們走多遠,他們也走多遠,
但是他們沒有絲毫疲倦的痕跡,
我們汗流浹背,塵土滿身;
他們卻輕鬆,涼快,衣服潔白,
乾淨得一如早上出發前一般。
我們注意到整個旅程這些人沒有一個弄髒衣服,
我們多次提到這件事,沒有得到回答。
晚上,我們的「記錄之友」
回答說:
「 你們覺得奇怪,而我們感到更驚訝的是,
上帝的愛所創造之物的汙點小灰塵粒。
竟會附著在上帝的創造物上,
這不是他所需要的或應有的,
這種事不會發生才是正確的觀念,
上帝創造的萬物不可能錯置於不適當的地方。
擁有正確的理念時,就不會發生。」
然後霎那間,
我們發現身上的衣服和身體乾淨得有如他們一般。
這場轉變就這樣發生了,我們不再睏倦,
一如早晨起床洗過澡一般清新。
我們全部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當晚睡覺時,
深深覺得和這些人在一起,會得到寧靜安詳。
我們尊敬他們,深愛這些單純,慈悲的心靈。
他們視之如「兄弟」的人類深受其益處,真是難以衡量。
我們開始視他們情如手足,他們不加功於己,
只說:
「 於我,又能做些什麼,是住在我裡面的天父,他所做的。」
閱讀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