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第一卷 》 第十七章 極光 & 第十八章 施洗約翰

 《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第一卷 

第十七章 極光



第十七章 極光 



 當第二天早上滿懷興趣,
不知道今天又會到什麼奇事。
我們開始把個日子當作是上天的示,
我們開始瞭解一件所經的事,
是具有更深的靈性意義。

早餐的時候,
被告知我們要去高山上的一個村子,
我們會從這個村子去拜訪一座廟。
此廟位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上,
就是我們在廟頂眺望所見的廟,
前章已經提過。 

 此段旅程我們可以以騎馬走十五哩,
兩位村夫隨行至此,
即將馬匹騎至別村照顧以待我們回轉。
我們在指定地點把馬匹交給村夫,
開始尋羊腸山徑爬向村莊去。
原來所指的山徑竟是在岩石上鑿出雕刻而成的。
我們在中途頂點處下榻客棧投宿。
客棧主人肥胖,年長而開朗。
走起路來,是走,倒不如是滾,來的恰當。

他一認出艾末爾就求他治病,
他如果不醫就一定會死。
有些話是後來聽到的,

數百年來,
此客棧是由他與他的代祖宗管理,
待他承繼之後已經照顧了約有七十年。
當他剛承繼客棧之初,
卻遇不治之症的遺傳病發,
幸好遇到大師治愈,
此後兩年間,
他一直為別人的幸福工作,
可是日子一久, 愛心逐漸退減,
反而依靠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困難。

當他突然墮回老舊的生活方式,
不再努力掙脫巢廐,
剛開始,尚稱興盛,享受健康,
如此持續二十年之久。
我們發現這只是成千上萬個例子之一,

人們只要過輕鬆、容易的生活,
一旦遇到要努力的事時,
就會覺得負擔很重,
他們顯出意興闌珊,
他們的告好像機械聲,沒有情感,
他們所的言語,也沒有意義。 

第二天下午四點到達村子,
我們的目的地的廟堂位於峰頂,
幾乎置於頭頂之上。
因為廟壁直,
要上去唯有藉一根繩子,下端著籃子。
繩子一端接著一個絞盤,
一端著籃子順著滑車下來,
就用這種方法把籃子提上提下運送人或物。

信號一打籃子放下,我們站進去,然後上去,
一個接一個上到四百呎高的石牆邊上。
我們上到巨石突出的地方,
 開始四處探看有沒有上到廟堂的路,
廟的四壁緊貼著巨石,
上去還要有五百呎,
我們以同樣的方式上去;
我們看到起落架一端架在我們所站著的地方,
著籃子的繩子垂下來,
把我們一個人接一個人給上去,
在五百呎高的廟頂上降落。

我又再一次覺得置身世界之頂一般,
廟在巨石上,巨石又高過周圍群山九百呎,
我們離開的村子在九百呎下的山口上, 
這裡是穿越喜馬拉雅山必經之處。

這座廟比我跟艾末爾、亞斯特拜訪過那座廟低一千呎,
 但是視野較廣,從我們站的地方好像可以看入無垠的太空之中。

上我們被安頓的很舒適。
我們的三位朋友要去訪問別組的組員,
如果我們要傳送消息,他們可以忙送。
我們寫了一些字條,小心地記著日期、位置。
然後交給我們的朋友時,他們跟我們握手道別時
他們會在早上見到我們,然後一一消失,
我們小心翼翼地記下時間,字條的容,
然後發現這些字條在他們離開二十分鐘後到達目的地。

 吃完隨從人員做的可口的餐,
我們就休息了,但不是睡覺,
因為這樣的經開始加深我們的印象;
在這幾近九千呎高的地方,
除了隨從人員外沒有其他人,
除了自己的聲音沒有其他的聲音,
甚至大氣都沒有喘一下,

同僚之一問:

「為什麼他們選擇這些廟宇作為靈修的地方?」

他們回答:

「萬籟寂,人們容易安靜,所以是靜坐的好地方。」

然後他他要到外頭閒
他離開片刻之後馬上回來了,
外頭霧氣很大,看不到什麼。 
 兩位同僚很快睡著了,但是我無法入睡,
所以起身穿上衣服,走到廟頂,坐下來兩放在牆上,
月光映出霧海的起伏使我感覺到我是坐在某處,
這裡跟地球銜接著,而不是置身在太空中,永恆的地球在下面。

我突然看見一巨大的光束,
這束光好像扇子般轉向我來,
 我像是置身於此光束的中心,
光束中間的光最亮,
一條光束射向地球的一方,
條光束照到地球的一特定地區,
然後連起來形成一遍光芒,
再看一條光束往前慢慢聚合成一中心極強的光點,
很白看起來透明結晶的然後很快地我好像站在太空中望著整個變化;
再看下去,
看到白光裡好像有以前的靈體排列著,
一直不停地往前進,
到了某個地方,他們就分開來,
滿整遍光,整個地球;
起先他們好像從一中心光點出來的,
從這一點出現第一個,
從第一個又出現第二個,
從這兩個出現四個,
並且繼續著排到一百個,
像扇子般呈縱對排列,
待排好以後就突然四處分散開來,
滿整遍光上;
一個往前走的靈體似乎是單獨行動的,
一直到滿整個地球;
當他們滿整個地球,
這束光好像到達最大的寬度,
然後又漸漸縮小,小到呈一光點,
回到開始之處,
一個循環完成之後又開始,
一次又一次, 
他們出現後就呈縱向排列,
有一百個寬,再慢慢地再縮小成一個,
這一個再進到光裡面, 我突然喚醒自己,
想著這裡可不是做夢的好地方,我就回去休息了。




第十八章 施洗約翰


我們請隨行人員,

在天一亮時喚醒我們,天剛亮我就知道了,

同時聽到敲門聲,我們快起來,

好想看看在這麼高的地方看日出,我們儘快穿衣服,

然後像三個小學生衝到外頭屋頂,聲音弄得太響,

隨行人員趕過來看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我想從這座廟蓋好開始到現在,

所有發出過的雜音加起來都沒有我們三個人弄出來的聲音大。

這座廟已經有一萬年,

因為太古老,已經成為石頭的一部分。 


 當我們到了外面,

不必要求我們安靜,看兩位同僚目口呆,

我想他們要是看到我, 我的表情也是一樣的,

我等他們開口話,他們幾乎異口同聲


「哇!我們真的是懸在半空中!」


他們所的感覺跟我在外那個廟是一樣的。

此刻他們忘掉下的東西,覺得懸在半空中,


一個


「 有過這次經驗之後,難怪這些人可以飛來飛去了。」


笑聲把我們從空想中喚回來,

個人看到艾末爾、亞斯特 、

被我們稱為「紀之友」的友人們, 

他們就站在我們後面,同僚之一快速地走過去,


馬上抓住他們的手


「 奇妙們在這裡待過一段時間,難怪們會飛啊。」


他們笑一笑,其中一人


「 們也可以飛

只要知道們裡面有這種力量,

就可以去使用它。」


然後我們往外看,霧稍微下降,

低浮在地上像浪般翻滾。

看不到地,無邊的霧,使我們感覺到霧,

好像長了無形的翅膀,帶著我們走。

站在那裡往外看,

底下一點感覺都沒有,

很難相信我們不是浮在空中,

我忘掉置身何處,剛才同僚話的時候,

我的狠狠地撞到某個東西,痛了好幾天。

到達相會預定的地點之前只有去一處拜訪,

我們立即決定在該處停留三天。 


 看完艾末爾帶回來的字條,

才知道主隊三天前就來過這裡,

吃完早點,我們出去時發現霧漸漸消退,

我們看著它退去,直到太陽高掛,

此時可見山崖下的小村如雲,

以及遠山山谷。


我們的朋友決定要訪問這個村子,

我們問是否可以同去,

他們笑著,可以;

但是最好用籃子上下,

否則想照著他們的方法飛下去,必定粉身碎骨。

所以我們一個接一個輪流坐在籃子裡下去,

然後再下到一處小高地,

恰在村子之上,最後一個剛踏出籃子,


我們的朋友就在那裡出現了。

我們走進村子,一天大半時間都花在那裡。


此村是古典優雅的山區式建築,

以洞窟為家,石牆為門,

大約有二十人家,

以此方法建造屋子,

可以預防冬季大雪屋。


村民很快聚,艾末爾對他們談話片刻,

安排明日下午聚會,並差人四處通知欲參加者。 

 據施洗約翰住過此村,並在廟堂領受教導。


廟堂仍舊保留原約翰當時的風貌,

他們帶我們去看拆遷過的房屋的遺跡。


下午回到廟堂,天氣晴朗,一望無際。

他們指出約翰進出廟堂所用的路徑,以及他住過的村子,

廟堂的建造以及村莊的建立約在施洗約翰訪問該處前六千年。

又指出一條我們離開時要走的山徑,

此山徑早在廟堂建立之初就在使用。


下午五點左右,「紀之友」他要離開一段時間,

然後跟我們握手再會,之後便消失了。

 

昏時分,我們從廟頂見到最美妙的日落,

慶幸的是到一處都看到日落。

時分,

像一片紗幔似的輕霧籠罩底下群山,

勾畫出一寬廣平地,俯視可見,

當太陽落在群山稜線只見金山銀海,爾後霞光萬丈,

一尖硝山頭變成像燭火般的火似的。

遠山積雪映出一遍火海,

近處峽谷冰河射放出一道道的火舌,

在天空中融合成不同的色調。

底下的點點星湖突然變成火山,

噴出火直上雲霄,與天同色。

此刻猶如站在死寂的地獄邊

爾後天地同色,寧靜祥和難以言。 


 當我們坐在廟頂向艾末爾和亞斯特問問題直到深夜,

問題大多與史和人民有關。

 

艾末爾引用資料有如行雲流水;

這些資料証實,

早在我們國家史之前好幾千年就已經記載下來。


艾末爾繼續


「 我並非藐視或輕看們的史,或記載史的人,

史之初, 史學家未能追溯到史之初。

埃及照字面的意義是 〜 外在的黑暗或曠野,

而其真義是「思想的曠野」。


那個時候像在,

世界大部分的地區都在「思想的曠野」。

他們沒有追本溯源, 不求更深的意義,

他們接受的是看到的、聽到的,

或是外面發生的來紀

們的史就是如此開始的。

二者之間極難辨視,

我不是企圖我們是真的,

們要接受。

我建議們自己選擇。」 


隨之月亮在遠山之上升起,

我們坐看既滿又圓的月亮直到高掛頭頂,

當平視薄雲偶爾移過,其景宜人;

當片片雲層驟然而去,雲和月屹立不動,

而是我們飄忽而過。


如此過了一個小時,

突然一物投擲在我們廟頂後方弄出聲響,

我們站起身四處張望。

見到一位中年婦人,輕笑問是否驚動,

起先以為跳躍欄杆,

誰知只是重踏吸引我們注意而已,

因為此地寂靜,所以使聲音擴大。 

艾末爾快趨前向致意,

經介紹才知道是他的妹妹,


微笑問:「有沒有驚動好夢 ?」;


然後坐下,話題很快轉到的身上。

有三子一女,

練中養育長大,最小的兩個總在身邊,

我們問是不是可以見他們,可以,

瞬間,兩道身形一男一女出現。 

他們向舅舅致意並向母親問安,

然後經過一一介紹給我們三人認識。


兒子長而高,具有個性,貌似三十上下,

女兒不高,輕盈飄逸,身段美;的外表皎好,年約二十,

隨後發現兒子有一百五十

女兒有一百二八


翌日他們全部會參加聚會,很快二人相偕下樓。

他們離開之後,我們問及的子女。


母親向我們


「 個初生的小孩都是美好而完全的,

沒有一個是壞孩子,

不論他是不是孕育在完美無瑕,

或物質的感官世界裡,

孕育在完美裡的孩子,

很快會認出天父以及父子的關系;

他是基督(神性),神之子,

然後發展很快,他只看到完美。

孕育在感官裡的孩子,也很快認識此親子的關系。

當他想起在基督 〜 神性,就能了解完美;

他注視理念,愛它,滋養它,

一直到他顯現出來 ,

或引導出他所注視的神性。

他重生而完美;

他從在生出完美,此永遠存在的完美,

能執著理念是完美的,

看著理念,將之開展,會得到完美。

如是,沒有小孩是壞的,

全都是從神而來的好孩子。」




留言

⚝ 熱門文章 ⚝

《創造金錢》目錄

《創造系列》

《接受富裕》 目錄

《目錄》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又名 雪山大師《靈修大師》

《創造金錢》第一章 你是豐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