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第一卷 》 第十七章 極光 & 第十八章 施洗約翰
《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第一卷
第十七章 極光
第十八章 施洗約翰
我們請隨行人員,
在天一亮時喚醒我們,天剛亮我就知道了,
同時聽到敲門聲,我們趕快起來,
好想看看在這麼高的地方看日出,我們儘快穿衣服,
然後像三個小學生衝到外頭屋頂,聲音弄得太響,
隨行人員趕過來看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我想從這座廟蓋好開始到現在,
所有發出過的雜音加起來都沒有我們三個人弄出來的聲音大。
這座廟已經有一萬年,
因為太古老,已經成為石頭的一部分。
當我們到了外面,
不必要求我們安靜,看兩位同僚目瞪口呆,
我想他們要是看到我, 我的表情也是一樣的,
我等他們開口說話,他們幾乎異口同聲說:
「哇!我們真的是懸在半空中啊!」
他們所說的感覺跟我在另外那個廟是一樣的。
此刻他們忘掉腳下的東西,覺得懸在半空中,
一個說:
「 有過這次經驗之後,難怪這些人可以飛來飛去了。」
笑聲把我們從空想中喚回來,
每個人看到艾末爾、亞斯特 、
被我們稱為「紀錄之友」的友人們,
他們就站在我們後面,同僚之一快速地走過去,
馬上抓住他們的手說:
「 奇妙啊!你們在這裡待過一段時間,難怪你們會飛啊。」
他們笑一笑,其中一人說:
「 你們也可以飛啊 !
只要知道你們裡面有這種力量,
你就可以去使用它。」
然後我們往外看,霧稍微下降,
低浮在地上像浪般翻滾。
看不到地,無邊的霧,使我們感覺到霧,
好像長了無形的翅膀,帶著我們走。
站在那裡往外看,
腳底下一點感覺都沒有,
很難相信我們不是浮在空中,
我忘掉置身何處,剛才同僚說話的時候,
我的腳狠狠地撞到某個東西,痛了好幾天。
到達相會預定的地點之前只有去一處拜訪,
我們立即決定在該處停留三天。
看完艾末爾帶回來的字條,
才知道主隊三天前就來過這裡,
吃完早點,我們出去時發現霧漸漸消退,
我們看著它退去,直到太陽高掛,
此時可見山崖下的小村如雲,
以及遠山山谷。
我們的朋友決定要訪問這個村子,
我們問是否可以同去,
他們笑著說,可以;
但是最好用籃子上下,
否則想照著他們的方法飛下去,必定粉身碎骨。
所以我們一個接一個輪流坐在籃子裡下去,
然後再下到一處小高地,
恰在村子之上,最後一個剛踏出籃子,
我們的朋友就在那裡出現了。
我們走進村子,一天大半時間都花在那裡。
此村是古典優雅的山區式建築,
以洞窟為家,石牆為門,
大約有二十戶人家,
據說以此方法建造屋子,
可以預防冬季大雪塌屋。
村民很快聚攏,艾末爾對他們談話片刻,
安排明日下午聚會,並差人四處通知欲參加者。
據說施洗約翰住過此村,並在廟堂領受教導。
廟堂仍舊保留原約翰當時的風貌,
他們帶我們去看拆遷過的房屋的遺跡。
下午回到廟堂,天氣晴朗,一望無際。
他們指出約翰進出廟堂所用的路徑,以及他住過的村子,
廟堂的建造以及村莊的建立約在施洗約翰訪問該處前六千年。
又指出一條我們離開時要走的山徑,
此山徑早在廟堂建立之初就在使用。
下午五點左右,「紀錄之友」說他要離開一段時間,
然後跟我們握手說再會,之後便消失了。
黃昏時分,我們從廟頂見到最美妙的日落,
慶幸的是每到一處都看到日落。
傍晚時分,
像一片紗幔似的輕霧籠罩底下群山,
勾畫出一寬廣平地,俯視可見,
當太陽落在群山稜線只見金山銀海,爾後霞光萬丈,
每一尖硝山頭變成像燭火般的火焰似的。
遠山積雪映出一遍火海,
近處峽谷冰河射放出一道道的火舌,
火焰在天空中融合成不同的色調。
底下的點點星湖突然變成火山,
噴出火焰直上雲霄,與天同色。
此刻猶如站在死寂的地獄邊緣,
爾後天地同色,寧靜祥和難以言喻。
當晚我們坐在廟頂向艾末爾和亞斯特問問題直到深夜,
問題大多與歷史和人民有關。
艾末爾引用資料有如行雲流水;
這些資料証實,
早在我們國家歷史之前好幾千年就已經記載下來。
艾末爾繼續說:
「 我並非藐視或輕看你們的歷史,或記載歷史的人,
歷史之初, 史學家未能追溯到歷史之初。
埃及照字面的意義是 〜 外在的黑暗或曠野,
而其真義是「思想的曠野」。
那個時候像在,
世界大部分的地區都在「思想的曠野」。
他們沒有追本溯源, 不求更深的意義,
他們接受的是看到的、聽到的,
或是外面發生的來紀錄,
你們的歷史就是如此開始的。
二者之間極難辨視,
我不是企圖說我們是真的,
而你們要接受。
我建議你們自己選擇。」
隨之月亮在遠山之上升起,
我們坐看既滿又圓的月亮直到高掛頭頂,
當平視薄雲偶爾移過,其景宜人;
當片片雲層驟然而去,雲和月屹立不動,
而是我們飄忽而過。
如此過了一個小時,
突然一物投擲在我們廟頂後方弄出聲響,
我們站起身四處張望。
見到一位中年婦人,輕笑問說是否驚動,
起先以為她跳躍欄杆,
誰知只是重踏吸引我們注意而已,
因為此地寂靜,所以使聲音擴大。
艾末爾快步趨前向她致意,
經介紹才知道是他的妹妹,
她微笑問說:「有沒有驚動好夢 ?」;
然後坐下,話題很快轉到她的身上。
她有三子一女,
於歷練中養育長大,最小的兩個總在身邊,
我們問是不是可以見他們,她即說可以,
瞬間,兩道身形一男一女出現。
他們向舅舅致意並向母親問安,
然後經過一一介紹給我們三人認識。
兒子瘦長而高,具有個性,貌似三十歲上下,
女兒不高,輕盈飄逸,身段美;她的外表皎好,年約二十,
隨後發現兒子有一百五十歲,
女兒有一百二八歲。
翌日他們全部會參加聚會,很快二人相偕下樓。
他們離開之後,我們問及她的子女。
母親向我們說:
「 每個初生的小孩都是美好而完全的,
沒有一個是壞孩子,
不論他是不是孕育在完美無瑕,
或物質的感官世界裡,
孕育在完美裡的孩子,
很快會認出天父以及父子的關系;
他是基督(神性),神之子,
然後發展很快,他只看到完美。
孕育在感官裡的孩子,也很快認識此親子的關系。
當他想起內在基督 〜 神性,就能了解完美;
他注視理念,愛它,滋養它,
一直到他顯現出來 ,
或引導出他所注視的神性。
他重生而完美;
他從內在生出完美,此永遠存在的完美,
能執著理念是完美的,
看著理念,將之開展,會得到完美。
如是,沒有小孩是壞的,
全都是從神而來的好孩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