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禪意〜覺醒的對話》 第一章 覺醒 (十三)〜(十五)

  的禪意

覺醒的對話


Dialogue on Awakening:

Communion with the Christ


作者 : 湯姆 & 琳達.朋特

Tom & Linda Carpenter




(十三) 不要分離靈修與實際生活




問:

我怎樣做,才能與更高的自我溝通?



答:

此刻,有一種層次的信賴是並不熟悉也沒有意識到的。

那種信賴會讓覺得是輕於雲端。

已經養成了一個匱乏的習慣,

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的認可,也欠缺愛自己的感覺。


如果能將自己想像成兩個不同的人,

會看到其中一個正張開他的雙臂,熱情的召喚著,

鼓勵放下不願與他擁抱的想法。

又會看到,自己的一部分,向後退縮,

狐疑地看著那熱情召喚的人,感覺好像毫不相干。


其實完全看得到的真我,

這真我擁有此刻追尋的所有智慧,

還不能全心接受這個事實。


確實聽到了的呼喚,但目前局限的自我,

只敢揀它喜歡的思維邏輯來聽,而情感上也毫不願意去接受。


我要的是,早就在那裡了,

不願接受這個事實,也正是這種不情願,

遮罩了正聽到的真理。


認為學會了許多可以應用在靈修上的道理。

但事實上,是將靈修與的實際生活分開,

句話,覺得聽取一些靈性的知識很不錯,

覺得很難用這些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希望不要將靈修與實際生活分離開來。

如果將它們看成是一體的,

並以一種實用的方式將它們結合起來,就會看到成效,

從而也更願意去接受真我的智慧。


我剛才所的,不是什麼複雜得不得了,

或者是不切實際的事情,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放下恐懼,

打開的心,邀請那充滿愛和安寧的真我進入。


我不是作比

我是,任何發生在身上的事,

必定起源於的思維。


現在,的頭腦中塞滿了各種各樣的理論,

已經沒有空間讓換個角度看問題了。


學習活在當下的一個實際用途是:

要明白,一個充滿了恐懼以及對未來焦慮的頭腦,

是沒有空間去換一種思考方式的,特別是那些恐懼與焦慮,

是由它過去的思維模式創造,而且自認為已得到確認的。


這個頭腦看自己已經很滿了,

它也錯誤的將目前所面臨問題的根源,

歸結於外在的環境,從而迫使的注意力,

完全放在如何去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案上。


陷入這一思維過程中 ,的頭腦將是完全關閉的,

頭腦中塞滿了各種問題,又絞盡腦汁去解決它。


只要有恐懼出現,

馬上就會去回憶過去是否有類似的恐懼,

並由過去的經驗去預測後果以及將發生的事。


所有這一切向證實了恐懼的真實性,

因為的注意力又放在恐懼上,將再次體驗它們,

反過來又加深了過去相信它們真實性的信念。

因此,這種惡性循環,深深的刻在的頭腦中,

變成一種自我欺騙的思維模式。


如果的心智只活在當下一刻,

就不會認同過去,也不會關心和恐懼未來。

這種心態,將會打開一個空隙,讓此刻的對話、此時的智慧進入的頭腦。

讓自己進入這一打開的空間,會認出智慧的到來,也會認清它來自何方。


問我怎樣才能與的真我溝通,

我要的是,本就與它在溝通,只不過因為頭腦太滿,所以認不出它的存在。

因此,從現在開始,隨時活在無懼的當下一刻,

從而清空塞滿雜物的頭腦 。





(十四) 清空頭腦的觀想



問:

能分享一下清空頭腦的過程?



答:

打破舊的思維模式,以嶄新的模式來替換舊的,

,已經是比較困難的了。


但如果只讓清除舊的思維模式,

而沒有新的去填補空缺,會覺得更難以做到。


如果願意嘗試,我推薦一個清理的方法。

雖然這個方法很簡單,但可能會發現它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樣,並不是想打擊你信心,

只是如果剛開始嘗試這個方法遇到不順,

就不至於那麼容易灰心喪氣。


一個觀想的景像:

想像一個沙漏,上半部灌滿了沙子,

輕輕的漂浮在一個清澈見底的池塘上。

池水清涼如山泉,池塘邊濕潤的土地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花。


沙漏的頂部與沙子,幾乎和水面平齊。

這個沙漏可比的頭腦,塞滿了沙子,

沙子就好像是頭腦中種種的幻相與煩惱。

沙子塞得是那麼的滿,以至於池塘的水,

(象著基督的智慧,來自於清醒真我的智慧之流)

只能在沙漏頂部打旋,無法滲入。


看著沙漏的沙緩緩的漏下去,就像正打開的頭腦,讓煩惱之沙漏走。

沙子一點點的漏下去,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大,直到所有的沙子都漏光。


沙子在漏,池塘裡的智慧清水,

自然而然的填入了那空出的空間,

它流入得那麼輕緩、那麼柔,

帶給的只有安寧和愛的暖意。


也許還在擔心,

如沙子般繁多的思維從頭腦中流走後,

會不會留下一個令人心悚的真空,

但這輕柔的感覺已堅定的安撫了

更恰當的,圓滿無隙的愛流正在填滿這空間,

它讓只想安心的融入其中。

擁有這視野,並放心的讓自己完全的融入,

會明瞭,正在做的,不過是讓神聖的真我擁於懷。


漂浮在這愛的暖流中,

就像一個孩子,陶醉在真我的子宮裡。

深深感受這份溫暖的感覺,

讓它滋養,慢慢的就會明白,

是生於真我自然的神性中。


在練習的過程中,

也許不會得到任何具體問題的答案,或者試著去解決當前棘手的問題,

然而在神性子宮的體驗與嘗試,會逐漸打開的心,接納安寧、喜悅、暖的感覺。

那時,會認出正面對的種種難題的真實面目。

至此,它們不會再讓恐懼。不帶任何期望。


讓這個清空頭腦的過程自然為展開,安心的去體驗它。

如此會持之以恆、清楚的活在當下。




問:

這是一種靜心的?



答:

是的,這是能體驗到最安寧的靜心。

練習得越多,越能讓自己融入真我。


觀想這愛流,看著一點點的融入其中,

清楚的明白正在打開自己,和的真我融合。


完全的信賴,對完全的信賴,

的真我會以讓無慮的方式展現給

這就是了悟的過程。





(十五) 服務的真我,就是為基督服務



問:

我怎樣為服務?



答:

只有一種服務需要去做,

那就是服務的真我 ( Self ),大寫的我( Self )。

要理解清楚,這句話對沒有我執牽在裡面。

服務的真我,就是為基督服務。


無論去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只要覺得這個任務是為的真我服務,

那麼會越來越清楚的明瞭與基督的一體性。

通過對基督的認同與展現,


會明白:

成為、展現、示真我的過程,其實就是實相的展現。

表現實相,表達真我,就是上帝愛的流露。


要認出上帝,必須被體驗。

體驗到了上帝,並將這種體驗自然的延伸,服務真我的目的才會完成。

不斷的完成服務真我的任務,也是上帝不斷的延伸,這一過程又被稱為創造。

存在於世界裡的萬物也存於的心中,它是天父毫無保留的愛的表達。


現在,一個完整的循環形成了。

為什麼需要覺醒,從而認出的真我?

因為這是能體驗上帝的愛之唯一方法。

體驗到了上帝的愛,會接著去延伸


通過的延伸,其他人也會在自性的光明中,認出他們的真我。

那時,所有造化的本來面目將會被看到。


讓我提醒,那自性的光明一直存在,

一直可以被看到,但並不總是被所認出。


因此,我鼓勵,

把覺醒看成是一個撩開面紗的動作,

只是為了看到面紗後面早已存在的真相,

這樣,覺醒看起來會簡單些,會比的胡思亂想要容易做一些。


人的一個陋習又會冒出來,“我以前聽過這種法”,

然後又開始去尋找某種新方法去開悟。

我希望能明白,正是這種獵奇的習性,

的我執一直在苟活著。



問:

剛才所描述的過程,

聽起來是一條直接明瞭的捷徑?



答:

道路本來就是很直接的。

堅信已開悟,那還要什麼拐彎抹角的方法去覺醒?

不是要成為什麼新的我,要做的不過是承認已經覺醒了。

一直保持信賴的態,拒認同恐懼,只接受那些帶給安寧的東西,

只看到超越仇恨的愛,就是與的神性心智認同。

這一過程會很容易將覺醒的認知帶給



問:

為什麼我現在聽到這些很容易、很簡單,

而且也能感受到、認同這些真理,

但其他時候又很難接?

我必須去除些什麼?



答:

第一個要去除的,就是覺得有什麼東西需要清除的想法。

我們要對付的是一種思維模式,試著明白的是,我們不需要任何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的形成,就是為了逃避一刻都必須相信的真我。


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去做讓的真我滋養的練習 ( 清空頭腦的觀想 ),

直到越來越容易信賴的真我,而不再覺得有必要去信賴那有限的頭腦。

這種依賴頭腦的思維模式已經存在很久了。




❤ 感謝 Arthur & Joshua 翻譯  

讀 第一章 覺醒 (十六)〜(十八終)

留言

⚝ 熱門文章 ⚝

《創造金錢》目錄

《創造系列》

《接受富裕》 目錄

《目錄》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又名 雪山大師《靈修大師》

《創造金錢》第一章 你是豐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