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禪意〜覺醒的對話》 第五章 耶穌的身世 (三) (四)

的禪意

覺醒的對話


Dialogue on Awakening:

Communion with the Christ


作者 : 湯姆 & 琳達.朋特

Tom & Linda Carpenter    



(三)為什麼要選擇上十字架?




問:

準確的,在一刻,祢明白祢已獲得了基督的圓滿?



答:

想從時間的角度來尋求問題的答案,那我也以同樣的方式回答的問題。 

那是當我允許自己放下十字架的那一刻。


然而,更能讓理解的答案應該是這樣:

當我明白了,既沒有必要執著十字架,也沒有必要放下十字架時,

我就獲得了基督的圓滿,也正是那一刻,我放下了所有的幻覺。



問:

當祢還在十字架上時,祢感受到痛苦?



答:

確實有一些時刻,我沒有完全處於基督的意識中。

當我還擁有肉身時,我並不是一分、一刻,都能把自己完全定位為基督。


當我把自己看成是釘在十字架上的那個身體時,

確實有那麼些瞬間,我感受到了痛苦。


如果一定要一個簡單的定義或者解釋,我何時認出自己就是基督,

何時又離了這認知,那麼一個非常簡單的描述就是,

只要我感受到了痛苦,只要我沒有體驗到上帝臨在時的喜悅,

那麼在那一刻,我就沒有認出我的真我。


只要是痛苦,不管是肉體的,還是精神的,都不是上帝範圍的事。

去測試一個人忍受痛苦的能力有多強,從來就不是上帝的意願。


上帝對的唯一願望就是,希望體驗的本質。

我告訴,在上帝的思維中,從未有痛苦與不幸。

在那裡,只會發現喜悅、安寧,在那裡,只有愛。

允許自己認出這一切時,就成為了我們所的,“基督”。


選擇去體驗痛苦與不幸,最終只會證明給看,的這些決定並不是上帝的意願。


不再考慮那些不帶給安寧與喜悅的選擇時,

會發現,的意願與造物主的意願其實是完全同的。



問:

為什麼祢不選擇一個更平和的方式證明永恆的生命?

為了達成祢人生的目的,祢不能用一種少一些激烈、少一些暴力的方式?

為什麼祢不繼續去教人,去愛人,去展現上帝,

選擇過一個平常人的生活,

讓整個過度以一種少一些痛苦的方式完成?




答:

因為達成我目的的那一刻, 時機已成熟。


為什麼要選擇十字架?

人們更能理解他們自己所處時代的言語和表達, 

即使對時代的認同是他們自己的感知。


我的生命目的雖然能以一種方式達成,

我希望達成的雙重目的就無法實現。

因此,我讓整個事件依照當時的氣氛發生。


我之前已經過,許多問題早已被回答,

但問的人沒有聽到,因為聽者的注意力與答案表現的方式並不合拍。


我上十字架這一事件的發生,最能觸動那一時代人們的情緒和感知。

然而,對於其他任何一個決定去尋找和體驗他們在基督的人來,

這並不表示他們應該選擇不安寧與無愛的體驗。




問:

我的理解是,祢死而復活後,

現身的順序和祢愛他們的多寡相關。是這樣?



答:

這裡有一種誤解,認為有必要將接近我的人看得更重要。

我試圖傳達我對自己和我們的天父的理解時,

總是為了個人都是上帝的愛中不可缺少、完全平等的一部分,

而且都是上帝的愛的平等接受者。


如果我只現身於那些據我最愛的人面前,

那豈不意味著我對其他人愛得更少,

難道有發現這與我之前所的完全相互矛盾?

事實並非如此。


那時候,有太多的誤解。


讓我告訴:

看到復活的我,比書上記的要多得多,而且幾乎在我死後的那一刻,許多人看見了我。

我希望明白,因為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做一個永恆生命的實例,

以那些請求、相信、且看到肉身的複製與重現能達成人生目的的人來,

我的復活就回應了他們的願望。


祈願與回應的順序,與我對當事人的情感無關。




問:

祢肉身的複製比我們一般身體的能量層次更高?



答:

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了不同的方法,這讓吃驚

然而,不管在種情況下,讓人看到的目的都已達成,

這些都是以很自然的方式進行的。





(四)耶的女門徒




問:

祢是如何現身給托馬斯( Thomas )看的?



答:

對托馬斯來,他希望看到我重生的祈求,

是基於他有一種想獲得確認的感覺,

他並不是很想明白他或者我的生命力量是永不間斷的,

而是想感受到我曾對他起過的愛。


當他看到我的肉身在這個世界上的消逝後,他覺得這愛也隨之散去。

正是回應他對愛的求,我重現在他的面前。


至於奇我的現身是不是在一個厚重的能量層,

我會,這次肉身重現確實是相當稠密的能量組合。

這次現身是特意為了讓托馬斯的疑惑儘可能的消失,

也正是基於這個目的,我與他有額外的身體接觸。



問:

 我還有一個問題。

我一直很奇怪,

為什麼在祢的圈子裡,從來沒有一個女人?




答:

我的圈子裡,有很多婦女,們遠比報導的或記下來的要多得多。

只是在那個時代,這種事是不為社會所接受的。


我向保證,我的圈子裡,有許許多多的兄弟姐妹們,在聖經中沒有提及。

不過,這些也是沒有必要的。




問:

我可以問一問,為什麼祢沒有女門徒?

是因為那個時代的文化標準,們的話不會被重視?




答:

這確實是一個社會習俗。

是的,是對的。


在那個時代,們的話確實不會被重視。

一個習俗是關於照顧家庭的責任。

婦女是照顧家庭的核心。


讓我一下一個問題。

的頭腦中,

對於十二門徒是我們共同教理的傳播者或使者這件事,

附加了太多的重要性。


自己的生活中,

與別人的分享對和他們來,

都是非常充實和有意義的。


在那個時代,我與其他人關係的核心就是與他們之間自然而親密的分享,

也正是基於此,我可以告訴,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婦女。

許多共用的時光,許多愛的分享,許多相互的獲益,

不僅僅是那些與我有直接接觸的婦女,

也包括之後認識這些婦女的許多人。

大部分的相識發生在家庭單位裡。

也正是因為婦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婦女在傳播我的教理時,有著更偉大的意義。



問:

許多人都在好奇,

從祢在約旦河受洗到祢再現拿撒勒( Nazareth )這十八年間,

祢做了些什麼?



答:

這段時間裡,我旅行了很多地方。

我的經是多姿多彩的,不過,為了更直接明瞭的回答的問題,

這十八年來,我是在履行耶做人的角色。


我吸引了這段經,讓我最終能獲得完全的了悟,

就是我之前告訴的,當我放下十字架的那一刻所獲得的基督的圓滿。


請不要將我所走過的旅程,看成與正在走的旅程,有多麼的不同,

也不要以任何形式,賦予我的旅程一種特殊的意義。

認為我的學習與了悟發生在遠比高的層次,

甚至是發生在一個無法想像的層面上,是非常沒有助的。


要知道,了悟並沒有高低。

的本性之間沒有距離。

認為與本性之前離得很遠的法,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的思維陷入這種法,

只會讓覺得與上帝之間的距離是可以拉大的。

我可以告訴,拉長這一距離是不可能的。

在任何一刻,感知離的真我有多遠,那就會感覺有多遠,

如果任何一刻,選擇完全的放棄那孤立的感覺,

選擇完全接受是天父完美的延伸,那這一切也可以瞬間發生。


不要執著的認為我是的一個榜樣,

在看似那麼短的年月裡,我就獲得了基督的圓滿。

的覺醒過程與我的不同。

然而,最終結果不可避免的會是一樣。


在我決定放下幻像的那一刻,我認出我其實從未離開天父的家園,

那麼,在決定完全、澈底的放下時,也會認出同樣的真相。

至於我們個人是如何達到願意完全放下的那一刻,

是根本無關緊要的。


我做了我那時最該做的事去證明這一事實,只需知道也正在做同樣的事。

我不是比更偉大的上帝之子,在天父的心中,我並沒有據任何比高或超越的位置。





❤ 感謝 Arthur & Joshua 翻譯

讀 第五章 耶的身世(五)(六終)

留言

⚝ 熱門文章 ⚝

《創造金錢》目錄

《創造系列》

《接受富裕》 目錄

《目錄》遠東大師的生活與教導 Life and Teaching of the Masters of the Far East 又名 雪山大師《靈修大師》

《創造金錢》第一章 你是豐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