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禪意〜覺醒的對話》 第八章 物質體驗 (六)〜(八)
耶穌的禪意
覺醒的對話
Dialogue on Awakening:
Communion with the Christ
作者 : 湯姆 & 琳達.卡朋特
Tom & Linda Carpenter
(六)衰 老
問:
我想我理解了祢剛剛談到的衰老、死亡,以及那些選擇,
不過此刻,我還是不能阻止我身體的衰老,
祢有什麼建議嗎?
怎樣才能停止衰老?
答:
你所說的“覺醒”的過程,並不是當你有選擇性的做出有意識的決定,
去解決你覺得是屬於覺醒過程一部分的某些特殊的難題時,就會自動發生的。
在這個特殊的例子中,你說的是解決衰老,但最終是指克服死亡。
你認為如果你能戰勝衰老,如果你能消除死亡的必要,
那麼這就會是一個明顯的標記,說明你在覺醒的道路上進步非凡,
其實這都是你的我執的想法。
我希望你明白,事實並非如此。
同樣的道理,
你並不能通過只是治療身體本身而真正的治癒身體的某種疾病,
你也無法通過解決在你夢境中看似發生的某些幻相,
如衰老和死亡,而獲得覺醒。
將注意力持續的放在這些事情上,
只會讓你不停的擔心擁有一個身體的種種後果。
我希望你明白的是,覺醒的過程是由內向外的過程。
當你持續的感覺到,自己正在放下那些看似將你綁在夢境中的各種“鎖鏈”時,
覺醒的過程就在自然的進行著。
不要去關心只從個別的夢中醒來,而是要從所有夢境中醒來。
這個過程,是允許你自己〜不是去強迫你自己,
不是去覺得有一根“救命繩索”會從天上落下來,
然後抓住它,就可以把你從幻夢中拔出來〜
而是需要你保持在持續、穩定的覺知中,清楚自己正在做夢。
要讓自己明白,這個過程不可能永遠的進行,
它不需要你有強烈的意願,或者有意識的嘗試、去做點什麼,
它正在自然有序的進行著。
我要提醒你,你自性的安寧早就已經存在。
依此類推,任何試著去製造安寧的行為,真的就是多餘,
因為這與你本就在自性的安寧中的事實相矛盾。
如果你已選擇不再去體驗衰老以及死亡,
那就允許它自然發生。
通過擴展所有其他的選擇,
去超越那些看似困擾你選擇的各種限制,
你就是在讓你的選擇自然發生。
你看,這是一個全然的概念,
你要麼完全覺醒,要麼在昏睡,
因此,你會做一些在夢境中看似明顯的選擇,
或做一些清醒時才會有的決定。
讓我給你打個比方:
如果你想買部車,你先決定車的顏色,和需要有的功能,
也許想一下車子內部應該是什麼樣,然後以此標準去買車。
你並沒有去製造車子的每一個零件,所有這些只不過是車本身的功能之一。
當你覺醒後,你曾經做出的不衰老,不去體驗身體的死亡的選擇,
都會獲得清晰的證明,因為它們不過是你覺醒狀態下的一個自然顯現。
這不需要一個有意識的選擇。
所有有限制的體驗,最終是為了讓你注意到,限制是沒有價值的。
一旦你放棄賦予任何一種類型的限制與價值,
你將會對自己的真實面目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
(七) 老年失憶
問:
為什麼當人一變老,頭腦就會有失去「短時記憶」的問題?
答:
這不是頭腦丟失了什麼東西的問題,
也不是因為年齡或者時間的緣故。
你的思維是不受年齡限制的。
然而,當你對自我的定義完全就是你的身體時,
那麼很自然的,你的思維也與你的身體綁在一起了。
因此,當你相信身體遲早會衰壞,你就建立了頭腦也會衰老的信念。
另一個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信念是,你這個人有多大的價值,是否值得被愛,
是完全取決於你能支持他人,或者讓別人快樂的程度。
因為對他人的支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的青壯年時期,
因此當你的年齡已超過你自己覺得還有用的階段,
你就會把你頭腦的注意力鎖定在那段你生命中富有成果的時期。
目前這個老年期就會被忽視,你頭腦的注意力會故意飄離這段時期,
因為你認為自己現在已沒有價值可貢獻了。
對你來說,目前這段老年期留給你唯一的意義就是,
你如何能夠允許自己與那段覺得很有自我價值的時期聯繫得上,
或者怎麼才能將現在這個時段重新改造一下,
融入過去那個有價值的時光。
在那種年長之人被尊重,將年長等同於有智慧、有價值的社會裡,
你不會發現,老年人有失去短時記憶或者老年糊塗的問題。
你也許會問自己,
“我能做點什麼,才能改變社會對老年的這種看法,
去幫助老年人認識到他們年齡與智慧的價值?”
答案很簡單:
去改變你覺得自己必須體驗年齡變化過程的看法。
如果你覺得接受衰老完全是不必要的觀點有些困難,
那麼至少你要放棄這樣的看法:
你的自我價值取決於你提供、支援或者取悅他人的能力或者意願,
不管是什麼方式的支援和取悅,你真正的價值是給予他人持續、無條件的愛。
只有當你接受這是你真正的價值,你才會認可這也是其他人的價值。
當你完全的這樣認可,你會發現亙古至今,
它一直如此。沒有什麼需要被改變的。
(八) 老年癡呆症
問:
那麼老年癡呆症 ( Alzheimer’s Disease ) 也是類似的病因嗎?
答:
這是當人們心中累積的恐懼到達了一個程度,
讓他們再也不願意去面對他們正在體驗的生活,
再也不願意去處理他們的痛苦時,表現出來的一種逃避形式。
這份積攢的痛苦通常是來源於一種很強的被拒絕的感覺,
而且這種感覺已開始滲透到他們其他的體驗中。
換句話說,不管他們的體驗是什麼,
因為他們的感知已完全被受到拒絕而產生的缺乏自我價值感所淹沒,
所以他們看到自己其他的人生體驗,都是在確認自己真的被拒絕。
他們形成了一種感覺,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這個體驗會發生得更好,
因此他們從這些體驗中退出。
在開始的時候,
他們會傾向於將自尊的匱乏投射到那些他們覺得是在拒絕他們的人,
這造成了憤怒。
當自尊的削弱激起了他們的憤怒時,
他們處理憤怒的方式就是退出這樣的體驗。
當這樣的體驗佔據他們整個人生體驗越來越大的比例時,
他們就越來越不願參與其中。
身體,作為思維過程的反射者,
相應的就會關掉那些代表他們正在退出的體驗的神經系統。
通常,這不包括那些自動反應系統,
比如呼吸,消化,以及對視覺範圍內事物的鑑別能力,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
他們關掉了會對他們試圖逃避的痛苦做出回應的功能。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全面的失憶。
❤ 感謝 Arthur & Joshua 翻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