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止境》第九章 充滿至福的生活 (4)
Love
Without End
Jesus Speaks
愛無止境
耶穌說:你就是愛
作者:葛蘭達 格林
Glenda Green
擴展世界版
Expanded World Edition
第九章 充滿至福的生活(4)
他接著說道 :
“寬恕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得到寬恕。”
那些給予寬恕的人,也會得到寬恕。
在寬恕別人時,我們也獲得寬恕。
除此之外,耶穌給我另外一個理由~只有「心」能夠了解寬恕。
因此,在每天實踐寬恕的過程中,「心」就會在你的生命裡占有卓越的地位。
“每天都實踐寬恕。寬恕使靈魂從束縛中解脫,
而且除此之外,寬恕是你的頭腦永遠不會了解的一種行為。
你頭腦唯一的意圖就是 : 使帳目平衡。
就道德議題而言,頭腦只想要得到平等對待。
因此,每天實踐寬恕,即使只是在芝麻小事上。
這是一個調和頭腦與加強「心」之力量的極好方法。
雖然,寬恕不僅僅是一種平衡因果的方法,
但這確實是實踐寬恕的正當理由。
實踐寬恕更重要的理由是 :
每當你寬恕時,你就會成長。
當你成長時,你受到更多的賜福,
而且,那些可能傷害你或使你抗拒的事物會自動失去影響力。
寬恕是成長的花朵。那些不願寬恕的人,對生命的影響力會有限。
“內心單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能看見上主。” 這是第六個賜福。
“在上主的眼中,沒有罪惡,你是完美的。
這就是為什麼罪惡的行為使你和你的源頭分離。
在你「心」的純淨中,你和你的造物主是一體的。”
“那麼,為何我們不能更容易的進入我們的「心」呢?”我問道。
“因為你不認為自己是純淨、完美、和天真的。
直到你如此看待自己,你無法進入「心」的聖殿。
只要你試圖帶著自己不值得和錯誤的想法,
你就會被留在「心」的門檻外,而且無法進入。
我的使徒們常常問我要如何祈禱,他們想要知道祈禱的用字和方式。
我的回答永遠是 : 安住於「心」,就是祈禱。
最後,我給了他們一篇祈禱文,它能夠解開心門的枷鎖。
以我的祈禱文祈禱,任何人都可以回復他的純淨與天真。
這是對「心」的祈願。
因此,當你唸誦這篇祈禱文前,
記得在安靜、平和以及天真的狀態中逗留片刻。
在這個神聖的殿堂裡,你和天父是一體的,
而且在這一體性中,你的源頭知道你需要的每一個人事物,並靜觀一切為完美。
當你進入神聖天心,你回歸你的生命,並且再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這發生在你身上時,上主的面容怎麼可能會沒有展現呢?
“透過天真的感知,你也可以感受到上主臨在於萬物之中。
這是感知的純淨。
透過這個練習,
你可以與你的生命和平共處,
並且看見你面前人事物的美好。
一切都是在天真中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要看到上主的面容,必須如此靜觀。
創造實相不是頭腦的領域,它的領域是觀察、整合、了解和執行實相。
接受實相是「心」的領域。純淨的「心」會無條件接受。
雖然頭腦會努力去了解,
但是頭腦會捏造出它無法了解的事物〜
或者更糟的是,頭腦會批判。
這是個危險的現象,因為頭腦會捏造實相,
誘導你遠離你的本質,以及你生命的真實目的。
當你臣服於「存在並不需要改造」這個事實、知道存在本「是」,
你將站在看見上主面容的門檻上。
“批判會使你遠離這神聖之處。
批判實際上是純淨且完美的上主之子唯一能夠犯的罪行。
批判是原罪,而且持續的批判會使你遠離你的造物主。”
我注意到他對於批判的態度是嚴肅的,就忍不住要問 :
“如果批判違反了天真,而且如果上主是所有天真的源頭,
那麼為何聖經裡有這麼多關於上主所定的批判呢?”
“批判( judgment )的希伯來文是「 mishpat 」這個字,
事實上這是指「救贖與擁護」的意思〜不是「指控與定罪」。
人類真正的潛能是天真且美好的。
沒有人比上主對這個更了解與支持的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提及上主時,我經常用「天父」這個鍾愛的稱呼。
父親的愛是我可以給你最好的形象,因為你的造物主總是給予你充滿滋養的保護。
如果你批判任何一個人,你就是和那個人的守護神與擁護者對立。
天父看顧並且守護他的孩子,
儘管他們可能因為錯誤的自我概念,
或是在不公平的世界裡犯下任何過錯。
你的天父知道這個差異,
並且在這個幻象世界所設計的一切指控之下,
回復你基本的正確性。
“批判( judgment )的古希伯來文字意義
( 是在面對指控的時候,對於個人權利的保護 ),
是你們美國司法系統的支柱,在一個人被證明有罪以前,他是無罪的。
在所有的指控都被聆聽與考量之前,
法官必須保護被告的權利,視被告為無罪。
這是天父的立場與態度,
但是其中的清晰、純淨、和原諒,
是遠超過人類的法庭所能擁有的。
是幻象的世界與誤導支持了罪惡感與自卑感,
並且利用譴責與懲罰的力量去支持它的毀滅性計畫。
要是上主之子能夠領會「指控」的徒勞無益,
那麼整個團體就會因為天真的感知而欣欣向榮。”
“當我這麼說的時候,我並無意去暗示 :
破壞性的行為不應該被阻止,或是違法者不應該被管束或懲罰,
因為在人類族群中,修正與改過自新對責任的發展是必要的。
重點是 : 所有修正的行為都應該被應用在重建團體的目的,
而不是分裂或消滅團體。
“當我和我的門徒說話時,
我經常使用「羊」或是「魚」的寓言。
這是為了描述群體不帶任何批判的接納性。
魚生活在魚群中,正如羊生活在羊群中一般。
這兩個群體接納新成員進入團體時,是沒有任何條件或保留的。
在這些生物中,有一種屬於一體靈性的單純天真。
我曾經見過一群六隻羊的羊群,在被驅往草原或是市集的路途中,
透過增加新成員而發展為一萬隻的羊群。
從來沒有一隻羊被拒絕過。
包容是無條件的。”
我很高興他澄清了以「魚」和「羊」作為寓言背後的理由,
因為,我一直都對於和這些群體所聯想在一起的盲從、平庸、和依賴沒什麼興趣。
當他注意到我的釋懷之後,他補充了下面的說明 :
“我的意思是說,人類應該群居在一起,彼此支持與和睦協調,
然而,不需要以個體性為代價、也不必盲從於派別或小團體。”
每天,他都示範了天真的感知如何避免「以批判來改造生命」的可能性。
當我處於他的臨在中,生命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這並不意味著,
當我感受到我的困難或是異議的時候,我沒有表達出來。
這種表達的自由,也是天真感知的一個層面。
然而,我卻發現 :
透過不斷的嘗試去迎合頭腦先入為主的偏見與批判,
我們是如何消耗我們的生命力。
耶穌說 :
“大部分的衝突都是自己造成的,
來自於對生命的抗拒及否定存在的真實本然。”
❤ 感謝 Arthur 翻譯團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