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止境》第十二章 上主與實相 (5)
Love
Without End
Jesus Speaks
愛無止境
耶穌說:你就是愛
作者:葛蘭達 格林
Glenda Green
擴展世界版
Expanded World Edition
第十二章 上主與實相(5)
他以這樣的方式解釋「磁力」:
清楚的指出宇宙中原始磁力特質的存在,而他常常稱之為「引力場」。
這些創造性潛能的原始狀態,
顯然以直接和同步的方式回應「意識」的脈動,
然後事先調整磁性引力的衍生活動,
那是我們在物質與架構的世界裡觀察為真實的。
我好奇的詢問一個問題,
「場域」是如何存在於一個最初未被分化的存在裡?
答案是這樣的 :
“意向被應用在潛能上,創造出一個「旋轉」的回應,
它與意向的衝擊一樣巨大。”
因此,在例子中他敘述這創造的行為時,
他也使用「磁性旋渦」這個名詞。( 譯註:詳見 p170 )
這類詞彙的運用,確實顯示了一個比我所學過的「更早的起源」。
雖然注視著宇宙的圖片,
並且觀看銀河及每一個星系都在做螺旋般的旋轉,是有趣的,
但是在細微的層面,我們卻在極小的有機體、
美麗的花兒、和甲殼魚類裡,看到同樣的螺旋形旋渦。
這似乎是一種普遍的模式。
因此,我問道 :
“這有關創造的偉大知識,是否支持現有的科學觀察 :
被猜測為開始了宇宙的巨大爆炸,仍然推動著宇宙的擴展?”
我指的是「大爆炸」理論。
“是的,當然。在一個爆炸可能發生之前,一定先得有「壓縮」!
引發這類重大事件所需要的壓縮量,會是無法想像的。
科學界已觀察到的是那壓縮的結果。
如此劇烈的壓縮,
必然會導致一個同樣有力的釋放。
你可以說,巨大的爆炸是一片「火牆」,
它在無限與有限的供給之間,畫上了一個轉換的記號。
直到現在,邏輯和儀器都無法看透它,但這將不會是永遠的情況。”
我想知道更多。有許多有關於創造的解釋。
在聖經的「創世紀」裡,我們被告知 :
“在起初,上主創造了天堂與地球。
那時地球尚未成形,混沌虛空。深淵的表面是陰暗無光的。
上主的靈性運行於水面上,上主說 : 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註:18 )
現在這一段經文使我比以前更加困惑。
如果,只有一體靈性,布滿所有的一切,而且就是一切,
那麼,就不可能有像「虛空」這種事了。什麼是「虛空」,而什麼又被「壓縮」?
而且,在有「光」之前,怎麼可能有像水一樣複雜的物質呢?”
他回答 :
“「虛空」(void) 是指在一體靈性裡的磁性旋渦,
透過它,金剛微粒被呼喚而聚合在一起。”
然後,他繼續解釋,在古時候的象徵學裡,
「水」代表「磁性」的影響和引力,不必是液體物質本身。
“通常,在聖經那個時代的象徵學裡,「水」是「引力」的象徵。”
終於,創世紀中的第一句話,對我有了意義
即使在今日,我們還是把月亮的磁性引力與漲潮聯想在一起,
而且,我們仍然將水的元素與磁場或磁性聯想在一起。
“金剛微粒是上主的生命體。
它們是唯一能壓縮到密度裡,也能擴展到無限的微粒。
它們同時屬於密度的層面以及無限潛能的領域。
因為,它們被呼喚而聚合與壓縮,
元素的種類和次種類就被創造出來了。
最初和原始之金剛微粒的壓縮導致了「光」的產生。
然而,這是第一種光。( 譯註:詳見 p107 )
對於覺醒的靈魂而言,這種光是可看見的,
而且,這種光永遠存在於通常被稱之為「天堂」的高等次元裡。
從這種光到產生陽光的光子所必需的壓縮,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你從太陽所接收到的光,是許多層次的壓縮的複雜結果。
由逆轉壓縮的大爆炸所釋放的「光子」,是第二種密度的光。”
“在大爆炸之前,所有的物質與能量,
都是在第一種密度的壓縮裡,
而且,只有遍布的「光」。
註 : 18
Genesis 1 : 1ff 「創世紀」第一章
「創世紀」,舊約聖經的第一卷書。
英文「Genesis」一字是來自希臘文的音譯,解釋為「源頭」或「開端」。
「創世紀」第一章 上帝的創造
1:1 太初,上主創造天地。
1:2 大地混沌,還沒有成形。深淵一片黑暗;上主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1:3 上主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
從這個爆炸產生了擴展微粒和伴隨的激烈物力,
展現了你所知道的能量和空間的現象。
所以在元素之間,可以有所不同。
於是,在這個時候,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因此,「第二天」被創造完成了。”
此外,根據耶穌所說,每一天都是造化自我創造的經典之作。
“在大爆炸之後,壓縮持續進行,而最終導致太陽的產生。
在太陽被創造出來之前,創造的第三個行為必須被完成,
那就是水的分離、陸地的建立、以及草木的誕生。”
再一次這被記載了 ~ 甚至在有太陽之前,就有了水。
耶穌提醒我,水的分離是指 : 磁場的擴展與各別旋渦的活化。
“第三個創造的行為,是磁力旋渦(也稱 : 引力場)的倍增。
必須有不只一個的磁力旋渦,壓縮才能持續,
因為現在,宇宙處於一個擴展的模式裡。
因此,有在固體物質內的旋渦、
在天空裡的旋渦、以及為了產生有機生命形式的旋渦。
在「第三天」,被分化的潛能在迅速倍增的磁力旋渦裡發展。
因此,壓縮可以被延伸到不同展現的特殊領域裡。”
如果,像我一樣,你曾經想知道在太陽尚未被創造出來之前,
樹木和植物如何在創造的「第三天」便應當是茂盛的,
答案是 : 因為它們最終顯現的基礎已被定立。
所有的潛能都是經由磁力旋渦的倍增而發展的。
“每棵植物和每隻動物的內在都有一個磁力中心。
這是目的之簽定分配,即使是今日的生命也具有。”
在那個瞬間,我領悟到耶穌話中的另一個含義。
我事先認為 : 太陽是一個正在燃燒和爆炸的鐵質熔化物。
他卻說明了我們的太陽是一個強有力的磁鐵!
當我進一步詢問時,他解釋說,太陽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
而且,如同半衰期的形式,它總是會有某種程度的磁性。
“你們的太陽從一個磁力旋渦開始,
它將無數的氫氣物質吸引到它裡面。
它吸引一個又一個的氫原子,直到它們被壓縮。
當氫氣被壓縮時,巨大的熱能就產生了。
熱能點燃了一種轉化,將「氫」轉變為「氦」。
這發生在五百萬到一千萬度「絕對溫標」之間。( 譯註:CH12-p306-1 )
每一個新的壓縮層次,都產生更多熱度和更多能量的轉化。
「氦」轉變為「碳 12」,然後變成「氧、氖、鎂、矽、硫、氬、以及鈣」。
每一個轉化都帶來更多密度,構成一個環繞磁性中心的固態圈。
在那個時點,太陽仍然是中空的,而且磁性甚至開始變得更為有力。
高於五千萬度絕對溫標之活躍熱氣的最終結果,導致「鐵」的形成。
之前那些元素的轉化產生了鐵。
換句話說,太陽並不是從固態物質開始的。
之前的元素被「壓縮」後,由「氫」逐漸轉變成「鐵」。”
“在一個年輕星球的生命裡,有一個關鍵點。
「轉化為鐵」可能發生在僅僅數秒的時間之內。
如果它真的那麼快速的發生,而且如果這星球是巨大的,
那麼,它整個核心都會充滿著鐵。
每當這情況發生時,一個極大的
「向內爆炸」將會反轉為「向外爆炸」。
這就是一個「超新星」。( 譯註:CH12-p306-2 )
這個現象只發生在年輕的巨星,而且它並不是經常發生的。”
我特別關心我們太陽的未來,而他回答了。
“另外兩種情況可能發生。
「轉化為鐵」,可能以一種相當緩慢的速度發生,
並且充滿整個核心空間,那時太陽將不再是一個活潑的磁體。
從這個階段起,它將只有有限的經歷、有限的生命週期。
這就是一個即將死亡的「白矮星」。”( 譯註:CH12-p306-3 )
“然而也有活著的「白矮星」。
這些都是「鐵的轉化」仍然在發生的太陽,
而它們的核心仍然是活躍有磁性的。
譯註:CH12-p306-1
絕對溫標 ( Kelvin ),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溫度單位。
或稱熱力學溫標、卡氏溫標、開氏溫標、克氏溫標、凱氏溫標。
本溫標由愛爾蘭人開爾文男爵 ( Lord Kelvin ) 發明,
其命名依發明者頭銜為 Kelvin,符號是 K,但不加“ ° ”來表示溫度。
絕對溫標的零度稱為絕對零度,等於攝氏溫標 -273.15°C。
換算公式為 : K = °C + 273.15。
譯註:CH12-p306-2
超新星 ( supernova )
「 nova 」在拉丁語的意思是「新」,
這表示它看起來像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
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
前面加上「 super 」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相區分,
表示了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更稀少的分布、和不同的形成原因。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
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並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
根據估算,在如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爆發的 機率約為 50 年一次。
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激波會 壓縮 附近的星際雲,這是新的恆星誕生的重要啟動機制。
譯註:CH12-p306-3
白矮星 ( white dwarf )
「白矮星」被認為是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 最終產物,
中低質量的恆星在渡過生命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以「氫」融合反應之後,
在核心進行「氦」融合,將氦燃燒成碳和氧的 3 氦過程,並膨脹成為「紅巨星」。
如果紅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產生能夠讓碳燃燒的更高溫度,碳和氧就會在核心堆積起來。
在散發出外面數層的氣體成為「行星狀星雲」之後,留下來的只有核心的部分,這個殘骸最終將成為「白矮星」。
白矮星的中心已經不再有原子核融合反應,所以溫度會緩緩下降,亮度也會變暗。
❤ 感謝 Arthur 翻譯團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