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之鑰》第五章 心之渴望
耶穌之鑰
The Keys of Jeshua
作者 : 葛蘭達•格林
Glenda Green
第五章 心之渴望
訊 息
“「心」的渴望不會是去追求你未擁有的人事物,
或是去獲得不適合你的生命的人事物。
你的「心」超越不圓滿的幻象而靜觀,
因為它知道那更偉大的真理 : 你將會擁有的一切,早已賜予你了。
你生命的神聖中心除了去圓滿它和上主的關係之外,一無所缺。
你「心」的渴望是去發現你的財富所隱藏的地方,
並且使你喜悅的足以去接受它。
與這等同的是感恩之情的表達
〜 對於你已擁有的,和你尚未實現或是收到的一切。
使你準備好接受自己的寶藏,是你「心」的愉悅。”
“不要被那些只會使你更加飢渴的貧窮幻覺愚弄了。
反之,要經由感恩那些尚未來臨的人事物,
及歌頌那甚至令你哭泣的生活苦難來加強你的愛。”
“生命的遊戲,就是去看透貧窮的幻象。
在每一個靈魂裡,有一個殊勝的事實,
它內含一顆成長的種子,以及最終的成果。
當你帶著「愛」和「信念」培育這份贈禮,
你的「心」會認出你的富足,並且在你的生命裡展現它。”
“你將無法想像,那些尚未播種在你靈魂裡的贈禮,會成為一個事實。
所以,當你祈禱時,為了那已應許給你的,在喜悅中祈禱,
並且祈求指引,好讓你的頭腦可以和你的「心」和諧運作,
以引導你的生命趨於圓滿。
每當你這樣祈禱,你同時加強了你的信念和你的正直,
以便認出真正屬於你的一切,並使你的生命和這一切協調一致。”
當你追尋或追求不屬於你的人事物時,
你會創造出一種無法被滿足的飢渴,以及一種很深的「貧窮」感,
這會扭曲你的生活,並且造成疾病。
“「渴望」的根源意義是 :「屬於上主的」。
的確,若沒有渴望所帶來的熱情,沒有一件事情會被完成。
然而,這股力量卻經常被誤解。
「渴望」經常被聯想為需要和渴求這世間的情愛及人事物。
這較低層次的意義正是歷代的導師和靈性大師一直在告誡提醒的。
「渴望」的錯誤並不在這股力量的本身,而是在於你引導它的方式。
當「心」隨順真正的渴望時,它不會有任何需求,
只會對已經被賜予的一切有無限的感恩,以及無盡的回饋渴望。
當我說 :「先找到上主的天國,那麼祂的正義和所有的一切都會加諸於你。」
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真義。
只有你的「心」明白你真正的渴望。
當你的寶藏出現時,只有你的「心」可以認出它。
只有「心」了解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而進入這神聖之地就是禱告。
禱告時,你說什麼、你如何抵達神聖經驗的祭壇、或是你擁有什麼信念,都不重要。
所有神聖時刻的共同點,是將生活的限制交托給超越預期和理解的可能性。
透過這樣的信念和接受性,令人敬畏的奇蹟就可能展現,
而看似不可能的作為也得以實現。”
相關教理
馬可福音 第 11 章 第 23 〜 24 節
“我老實告訴你們,如果有人對這座山說 :「移到海裡去!」
只要他心裡堅信不疑,相信自己所說的將會發生,這事就會為他實現。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是你們在禱告時所祈求的,
若你們相信會得到,那麼它就會是你們的。”
路加福音 第 6 章 第 45 節
“美善的人從他心中的寶藏帶出美善的一切。”
鑰
關於「渴望」,我們大家最常犯的錯誤,
就是定義或表達我們的渴望為一種情感上的執著或需求。
在某些存活的尺度上,每一種情感都是我們健康的指標。
雖然天真、直接的情感就像孩童一樣清新,但許多情感卻是被制約、強迫、和反彈性的。
所有的情感都是因為需求的傾向,或是滿足需求而逐漸形成,
而這導致我們面對渴望時第二個最常見的錯誤。
我們藉由將渴望依附於需求上,而使之合理化。
如果,渴望是「屬於上主的」,
那麼它最真實的意義,會是和貧窮、存活、或是競爭性的成就無關。
我可以用來總結耶穌教理的最好方式是 :
「渴望」是我們為了在完整宇宙的一體性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那份熱情,
~ 這個宇宙沒有匱乏,並且滋養著它的每一個部位,就好像它是一個整體。
渴望可以是一種我們導向接受豐盛和祝福的熱情,
而這些豐盛和祝福早已透過神性的供給被設定是自然運行的。
依據耶穌的教理,事實上,真正的渴望起始於信念,並且透過感恩而擴展。
當渴望隨著實現的循環而進展時,它會化解恐懼、匱乏、和需求,
並且點燃靈魂的神奇特質,以超越時間、空間、和限制的幻覺。
我們許多偉大的導師和靈性領袖都告誡了「渴望」的危險性。
而事實上,當「渴望」僅限於我們對世間人事物的一般想望時,這類警告才會是恰當的。
想要、需要、熱望、渴求、強烈欲求的問題在於 :
所有這些傾向和意向都有它們的一個信仰基礎
~ 如果沒有去追求滿足,人是不完整、不充足、或沒有成就的。
「需求」的困境在於,它不只持續存在,而且會增強它本身,
因為,被執行的信念會以倍數增加。
我們這樣說,並不是在否認或蔑視許多靈魂正在經歷的真實且龐大的需求,
這也是慈悲引導我們去釋放的需求。
的確,一旦需求變成物質上的事實,
我們就被召喚去接受共同且實際的補救方法。
然而,我們應當採取一個更高的觀點,
研究「需求」是如何逐漸形成,並且發展成迫切情況的原由。
只有當我們擁有更高層次的理解時,
我們才可能成為解答的化身,而不是另一個製造問題的參與者。
每當耶穌談到渴望時,
他敘述的是欣賞宇宙的豐盛和無限潛能的層面。
似乎「渴望」是一個導航的工具,
使他可以引導「心」的熱情,朝向全然的實現。
「渴望」之鑰在於 : 信念,
和對宇宙同一體,以及在整體裡所有部分的連結的理解。
渴望可以活化潛能,這些潛能早已存在,雖然未被知曉或發現。
我們在追求渴望時,最沒有效率的行為就是努力用分離的行為去實現渴望。
分離限制了潛能。
許多人為了建立一種有別於他們不想要的生活模式,
在多數的日子裡認真努力的工作。這類行為的結果被認為是「值得嚮往的」。
然而,這和耶穌所說的「心之渴望」的意義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只就現有的外在情況來評估,有一些「心」的渴望似乎看起來相當不可能。
但是,一旦將渴望交託於信念,並且經由行動來增強,
外在的條件就會立即開始改變。
這改變在一開始可能非常微細,而且非常不明顯,
以致於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念,就可能放棄他的渴望。
我非常喜歡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
因為它闡明了「渴望」往往不直接卻不容置疑的實現。
這是一個「愛」的傳奇故事,
雖然有許多改編的版本,但事情似乎是這樣發生的。
霍華德•凱利博士是一位卓越且著名的醫生,
在 1895 年,他創建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婦女腫瘤科醫學部門。
依據凱利博士傳記的作者奧黛莉•戴維斯的敘述,
在一個春日裡,博士在步行穿越賓州北部的旅途中,
為了喝一杯水,他在一家農舍旁停了下來。
一名小女孩回應了他的敲門聲,並且端給他一杯新鮮的牛奶,而不只是一杯水。
他簡短的與她交談之後,接著就繼續上路了。
事情過後不久,這位小女孩以病人的身分出現在他面前,並且需要動手術。
手術過後,她的帳單送來了,而帳單上有幾個字 :「已用一杯牛奶付清」。
我們生活中每一個善意的行為,都是實現未來渴望的資源...
而這完全是附加於造物主無量資源之上的。
這「銀行帳戶」之鑰在於,我們對於已經存在之一切的感恩,和對這感恩的感覺和表達,
因為在這樣的觀點中,我們慶祝存在的財富和圓滿,
而不是擔心匱乏或恐懼不足。
當我們禱告時,或是當我們以其它方式表達需求和想望時,
許多時候這些請求並不是我們內心深處原本的渴望。
在我和耶穌討論到幻想與可持續實相之間的差異的對話裡,
他解釋了 : 許多禱告者祈求「在侵蝕沙灘的浪潮中搶救沙堡」。
這類的祈禱無法被直接應許,或是依照請求的方式被回答,
因為「心」並沒有真正渴望去維持衰退的幻象。
當一個人了解這個道理,並且確實明白「心」的渴望而禱告時,
那份盈滿於即將崩潰之沙堡上的愛,可以被引導到更能讓人滿足的地方。
如果我們希望禱告能得到回應,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
因為唯有透過「心」,與上主的溝通才得以發生。
( 譯註 : 幻想與沙堡,詳見 愛無止境 p319、p387、p395 )
透過仔細思量同一體、愛、生命力、尊敬、誠實、公正、以及和善
( 在內心的高等意識層次 ),( 譯註 : 詳見 愛無止境 p177 )
我們可以澄清並昇華我們對萬物的了解 〜 尤其是對我們自己的了解。
然而,了解卻保持著距離是不夠的。
若要真正活化「心」的力量,
我們必須願意進入自己的內在聖地 〜 那至高力量安住之處,
如此,所有品質的源頭都在我們意識理解的範圍之內。
在「心」之內,我們存在的本性知道 : 它和無極的天國是沒有距離的。
在靈魂的次元,上主(因)的開始,與我們(果)的結束,是沒有界限的。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的偉大詩篇「我們的內在」的不朽名言,
闡釋了這真理的精華。( 譯註 : J-p73-2 )
“我們的內在是同一體的靈魂;
祂是智慧的寂靜、浩瀚宇宙的美妙,
祂與每一個部分及微粒的關係都是平等的;祂是永恆。
當祂透過我們的智力而顯露時,就是「天才」;
當祂透過我們的意志而散發時,就是「美德」;
當祂透過我們的情感而流露時,就是「愛」。”
要體驗這個地方,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熱情。
這熱情是如此強烈,它可以實現夢想、將天堂帶到地球、
解放奴隸、療癒病痛、並且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
我們要如何進入這個最珍貴並且充滿力量的地方呢?
兩千年前,為了回答他的使徒類似的問題,耶穌告訴他們一個秘密。
他的用字非常簡明且單純,但不幸的是,
它們已被宗教的執著和釋義而重重的拖累,
以致於原本所要表達的優雅、超然昇華的情感,幾乎喪失殆盡。
使徒們為了他們的希望和夢想而去尋找成就和滿足,
而耶穌說 :“先找到上主的天國,那麼你所求的一切都會賜予你。”
( 馬太福音 第 6 章 第 33 節 )
以現代文字來詮釋 :
“先找到上主的天國,
〜 全心全意去感覺它、擁抱它、表達它、使它歡欣、和慶祝它,
那麼無論你渴望什麼,都會賜予你。”
這就是實現渴望之鑰。
靈 感
哈里利‧紀伯倫 ( 生於 1883 年 〜 逝於 1931 年 )波斯( 譯註 : J-p7-1 ) :
「先知」:
“什麼是祈禱?它只是為了擴展自己進入那活生生的蒼天。
然而,如果向天空傾訴你的陰暗憂鬱,可以為你帶來安慰,
那麼,傾訴你心中的黎明,也可以為你帶來愉悅。
如果你的靈魂呼喚你祈禱時,你忍不住想哭泣,
她會一次又一次的鞭策你,穿越哭泣之林,直到你可以破涕為笑。
當你祈禱時,你提昇至天境,和當時也正在祈禱的人交會,
而除了祈禱的時刻,你不可能與他們相遇。
因此,讓你對那無形聖殿的參訪不為別的,只為了狂喜和甜蜜的交流吧。
因為,如果你只為了要求而進入聖殿,你不會收到什麼 :
而且,如果你進入聖殿是為了貶低自己,你將不會被提昇 :
或者,即使當你進入聖殿是為別人祈福,你的請求也不會被聽取。
你只要進入那無形的聖殿就夠了。
我無法教你如何用言語祈禱。
上主不會傾聽你的言語,除非當祂自己透過你的唇說出來。
我也無法教導你們大海、森林、和高山的祈禱。
但你們出生於高山、森林、和大海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心中發現它們的禱詞。
而只要你在夜晚的靜謐裡聆聽,
你將聽見它們默默的說 :
「我們的上主,是我們有羽翼的自我,
是祢的旨意,在我們的內心形成了意願,
是祢的想望,在我們的內心形成了渴望。
祢在我們之內的動力,
使我們可以將黑夜 〜 那是屬於祢的,轉變為白晝 〜 那也是屬於祢的。
我們無法向祢祈求什麼,
因為祢最了解我們的需求 〜 早在它們尚未產生之前 : 祢是我們的需求;
透過給予我們更多的祢,祢賜予了我們一切。」”
應 用
大約十五或二十年前,一種運動開始興起,現在它泛稱為「正向心理學」。( 譯註 : J-p64-1 )
這個運動是由馬汀•塞利格曼博士向大眾推廣且建立口碑的,
他曾擔任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會長。
今日,許多作家和顧問都專注在「如何變得快樂」的主題上。
我發現它最有力的結論和耶穌之鑰不謀而合,尤其「快樂是一種選擇」這個概念。
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們被調教去相信 : 快樂是「其它選擇」或行為模式的結果。
現在廣泛的研究都顯示,「其它選擇」實際上是我們是否先「選擇快樂」所產生的結果。
經過好幾世紀早已證明 : 那些真正選擇快樂的人,
可以有成效且具有創意的面對生命裡的任何事情...無論好或壞。
•1 身為上主之子,你已被賦予選擇的能力 :
檢視看看什麼是你為自己的生命真正做的選擇。
這就是你的指南針,引導你所有的決定和行為。
•2 選擇去創造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
為你的行為、思想、和情緒負起責任。
不要把自己的不快樂歸咎於別人。
歸咎他人只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
快樂的人從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 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
他們會專注於找尋問題的解決之道,並且想辦法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3 選擇持續深入的觀照自己 :
評估一下什麼可以令你特別開心,
而不是接受別人說的能夠讓你快樂的方式。
探索你靈魂的深處,認出你的需求、志向、和熱情,
然後決定「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這才是你對待自己最和善的行為。
譯註 : J-p64-1
正向心理學是心理學最新的一個分支,
主要研究「正向的」主觀經驗、個人特質、及組織的科學,
目標在於增進生活品質以及預防病態的發生,而不僅僅是治療精神病患。
正向心理學致力於「發現天分」和「培養能力」,並使日常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
對於心理學的範圍有更寬廣的定義,包括教育、工作、愛、成長等等。
•4 讓創造快樂成為一件重要的事 :
調整你的優先順序來配合你的夢想。
每天都做一些能使你開心的事。
別總是期待快樂從別人那兒來。
你生命中唯一應該的設想,就是你有責任讓自己的生命快活起來。
•5 勇於向上主承認你真正的渴望 :
然後開始去尋找其他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夢想的朋友們。
•6 對你已擁有的一切表示感恩 :
列出你生命中,你從未表達感恩的所有賜福
〜 不只是對上主表達感恩,還包括對他人,以及對你自己。
•7 請求自己成為別人禱告的解答 :
當你真誠的思量這件事,別人可以是幫助你瞭解渴望的好老師。
•8 仔細想想別人如何能成為你禱告的解答 :
這會幫助你把其他人包含在你的渴望裡。
•9 為他人禱告 :
這並不是要你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人的生活上 〜 即使是為了行善的理由,
而是要慶祝上主臨在於所有靈魂的一體性時,所能被感受到的尊敬和喜悅。
•10 進入神聖天心最確實的方式是 :
對於已經獲得回應的禱告誠摯的「感恩」。
你擁有許多。清點一下存貨吧。
如果你必須修正自己對生命的期待才能看到所擁有的,那麼就去修正它。
這過程會揭露你真實的渴望,因為上主只回應真實渴望的禱告。
檢視你那些已獲得回應的禱告的性質。
這會讓你更了解禱告的本質。
非常感謝期間許多夥伴 :
Arthur、May、Alvin、Samantha、Michelle、Susie、Han、Greer、Girasol、Joshua、Sunny、
Stephanie、Jean、Peter、Richard、Amber、Christina、Erin、Yolanda、Omni 翻譯團隊 !
留言
張貼留言